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郑伟彬:习近平的政治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5-01-30 10:32:11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讯/正如邓小平所言,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将得而复失。在历经35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政治改革的时刻。习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来所推行的改革,便是一场政治改革。只是这样的政治改革,并非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时多次所言及的政治改革,也并非西式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多次所谈及的政治改革,事实上应该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行政体制改革;换句话说,是试图在不触动原有政治体制基本框架下,所进行的行政体制改良,以提高其行政效率。其背景正是当时推进经济改革时,遭遇到旧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的掣肘。因此认识到需要对政府机构、职能进行改革,为的是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更何况,邓小平为政治体制改革规定的目标有三条:第一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调动基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可见,行政体制上的改革,才是邓小平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与此同时,习近平所进行的政治改革,也绝不会是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习近平多次强调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不适合于中国。眼下其所推动的政治改革,是着眼于中国社会当下所面临的危机所进行的改革,是针对为克服中国经济、社会危机而需要的国家力量来进行的改革。而且,这场改革首先需要针对的是党、政、军这三大执政党执政根本的领域。因为只有重新构建了权力结构,才能保证最高领导人有足够的调控能力,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其所要推动的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其最高权威,避免改革过程中遭遇各种力量的制约而无所作为。

  中国当下所面临的危机,包括社会危机和经济风险。毋庸置疑,中国已然是个高风险的社会。无论是频发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或是在北京、新疆、昆明等地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或是其它反社会行为的杀人事件,如山东招远的邪教杀人事件等,这些事件都深刻地改变了民众对中国社会的看法。中国人向来善于明哲保身,但现实的种种却告诉人们,在高风险的社会环境下,却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尤其是在过去“稳定高于一切”的高压之下,弱势群体的诉求无法得到维护时,往往更是选择更加的弱势的社会人群进行暴力报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