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准确把握影响经济运行的四大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23:52  


 
  三招齐出,跨越“中等收入牢笼”

  一是经济层面需要修炼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中等收入国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经济优势竞争力的消失。当一个国家处于欠发达时期,虽然看起来可能一无所有,但实际上都具有一个优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可以借此优势生产出比其他国家价格便宜的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当它持续发展一段时期之后成为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自然资源价格也随着需求的扩张水涨船高,原本具有的成本优势开始逐步减弱。于是,这些国家就会尴尬地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世界产业体系中隐藏的一个牢笼:往后看,在低端产业自己竞争优势已经消失,而且阵地已经被低收入国家抢占;往前看,在高端产业发达国家牢牢地掌控着制高点,难以与之抗衡;左右看,在中端产业又不断受到其他国家的蚕食和围攻,回旋余地越来越小。要摆脱此困境,返身去与落后国家拼成本,几乎不现实,而向前与发达国家拼科技也往往没有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陷入“中等收入牢笼”难以脱身的一个主要原因。

  今天的中国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成本由改革开放前周边多数国家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变成了周边多数国家的二倍到五倍,土地、环境、水资源价格更是远远高出许多国家,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正在明显消失;二是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绝大多数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投资者手中。在这种后无退路、前有堵截的情况下,我们也只剩下华山一条路:苦练创新内功,培育出强大的科技竞争能力,以期实现正面突破,在高端产业与发达国家一较长短。

  二是改革社会分配体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一个看似非常“凑巧”的现象是,世界上那些能够摆脱“中等收入牢笼”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数据显示,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高于0.35的只有极少数国家,比如美国;少数国家基尼系数高于0.3,大多数国家则在0.3以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往往都比较大。尤其是在较早步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基尼系数大都奇高无比。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拉美一些国家的基尼系数仍高达0.6以上,占其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逾50%,而20%的贫困家庭仅拥有2.5%的社会财富。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各自利益诉求差异明显,不仅容易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而且很难找到一个共同认可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行,这正是它们迟迟未能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自2000年起基尼系数就已经越过0.4的警戒线,2006年曾达到0.49,之后虽有所下降,但2013年仍高达0.473。在全球基尼系数由高到低排名中,中国的位置非常靠前,而比中国更靠前的除了拉美国家之外剩下的大多就是非洲国家。许多专家认为,尽管目前官方发布的基尼系数已经很高了,但是依然没法真正反映出中国收入分配的实际失衡程度。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甚至高达0.61。为了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新一届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除了延续上届政府对弱势群体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做法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始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高收入进行设限,同时加速推进社会各阶层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一体化和均等化进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