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进程

http://www.CRNTT.com   2015-01-28 09:45:46  


 
  后危机时代,建立稳定的汇率体系成为全球市场的关注点。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先后与阿根廷、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加拿大、欧洲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为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在国际金融市场联动、全球各国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背景下,货币互换协议的功能已从应对危机转向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为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以及海外中国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以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的进程。同时,中国与多国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也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以人民币为中心的“一对多”的交换、融资、清算系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贸易、金融和储备货币。

  文章提出,稳步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在国际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对冲汇率风险,也需要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新态势。目前,面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尽管美国量化宽松(QE)政策逐步退出会给新兴市场带来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的压力,但是继瑞士、丹麦、土耳其、加拿大竞相降息之后,欧洲央行量化宽松如期推出,全球低利率时代并未因美联储退出QE3而结束,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也会影响到国际资本流动、进出口、资产价格、利率和汇率层面。对中国而言,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和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应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审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积极应对国际经济、贸易、投资环境变化的挑战。应从政策面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掉期、远期结售汇等对冲工具,完善外汇市场和外汇理财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和投资产品,帮助进出口企业和跨境投资机构对冲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应着力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等金融改革的步骤和顺序,同时应根据全球经济、宏观经济状况、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变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态势等多方面因素,从政策层、监管层、市场层不同角度有效防范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在推动“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为国际经济合作和金融市场稳定做出贡献。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