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宜对人民币单日大跌过度解读

http://www.CRNTT.com   2014-11-27 09:12:52  


  中评社北京11月27日讯/在央行宣布降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1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大幅下跌,收盘时暴跌近200个点,创下近两个月的最大单日跌幅。

  人民币兑美元发生罕见的单日暴跌,立即引发了市场恐慌,路透社甚至援引分析师观点认为,“此前由于中国经济相对稳定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高收益,吸引大量热钱流入,但降息使得这一吸引力下降,投资者可能会担忧继续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增大。”

  新京报发表财经评论人杨国英文章认为,路透社此论有杞人忧天之嫌。事实上,如果将11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暴跌,置于一个较长的历史周期中进行考量、并结合此前降息对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影响,就没有必要对此过度解读。

  文章分析,从中长期来看,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整体走势,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高达近30%。尽管近两年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美联储逐步退出QE,人民币兑美元多次出现震荡走低的现象,但是,其整体趋势并没有明确发出逆转的信号,只不过从此前多年的单边升值态势,转变为近两年的双边震荡格局。故而,对于人民币兑美元的短暂暴跌,我们不仅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而且,如果我们从近十年人民币大幅升值近30%的角度看,当下人民币反而有适度贬值的必要。

  而从短期来说,降息或许可以造成人民币汇率单日或数日的走低,但是,如果观察近一到两个月而并非仅短短数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其实,两者的关联度,并不如我们想象般那样刚性。比如,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连续降息合计0.5%,但是,在短短的降息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即迅速熨平,相比2012年6月和7月的连续降息,2012年6-7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整体走势,不仅没有下跌,相反,人民币兑美元反而微涨了12个点。

  结合央行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面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振,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陆续启动了SLF、PSl、MLF等一系列定向宽松政策,近期还推出了降息政策。但在中国货币政策逐步宽松已明之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并未发生大幅下降,今年1-10月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958.8亿美元,相比2013年同期仅下降1%。为何中国货币政策转宽松而FDI却没有发生大降?这是因为,环顾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并非中国独有,相比当下欧元区、日本以及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中国整体经济面反而更具抗风险特征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在过去四年间贬值高达30%左右即是明证。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