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转变危机思维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态势

http://www.CRNTT.com   2014-04-04 08:57:40  


转变危机思维尊重经济规律是准确把握形势的关键。
  中评社北京4月4日讯/采购物流经理人协会4月1日发布的3月PMI综合指数为50.3%,在1、2月连续微降以后微升。其所显示的经济平稳性,显然与前期国内外一些市场人士关于中国经济将严重下滑,需要稳增长刺激政策的判断不一致。国内外市场人士近两年来对中国经济形势几乎屡判屡错,不仅对资本市场产生极大误导,还鼓动了市场对政策的不理性期待,却忽略稳增长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发表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文章表示,这种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源自危机思维方式上的误用。殊不知类似的数据变化,在不同的宏观大环境下其意义是很不一样的。2008年暴发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冲击全球经济,那时的全球各经济体都像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意味着新的风险。因为在危机状态下任何数据的微小变化都可能携带了非常实质性的信息,非常可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在危机环境下高度关注数据,从数据变化中捕捉形势恶化的蛛丝马迹,对投资人、对政策决策者们,都至关重要。我们姑且把这种思维分析方式称为危机思维。2008年以来,危机思维的分析方式主导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对各国政策决策和资本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危机思维的分析方式不能被固化。当惊涛骇浪已避过,经济逐渐回到正常的秩序以后,分析经济形势就该更尊重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在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各方面的全面深入的探讨发现,在增长的比较优势和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已落在了7%至8%的“合理增长区间”。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潜在增长水平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换句话说,与前三十年的高增长比较,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内保持稳定增长,短期内一些月度数据发生的小幅的变化,并不包含趋势性改变的信息,不应该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态势的判断。

  文章指出,回到正常的秩序以后,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都不会像危机时期那样瞬息万变,相邻月度数据的变化更多出于短期规律性的、季节性的因素,或一些突发事件,此时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和未来的态势,就不能再像危机思维那样,纠结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变化,单边放大下跌或上涨的信息。更应避免把数据小幅变化与出台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联系起来,在当前,典型的表现就是与所谓“刺激”政策的代名词“稳增长”政策联系起来,误导政策和市场。

  转变危机思维,尊重经济规律,是准确把握形势的关键。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