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转型期:如何弯道超越

http://www.CRNTT.com   2014-03-28 08:26:28  


面对充满诸多挑战、机遇和不确定性的弯道,我们如何实现弯道超越?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讯/当前,正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增速和发展方式的弯道期。与此相伴,居民财富增值方式和分配格局也将经历弯道,一如赛车、速滑、径赛等竞技体育项目,弯道相对直道而言,不仅需适度降速,而且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由此,无论是领先者还是落后者,都需洞察弯道属性,优化弯道技术,争取保持领先或超越对手。

  弯道变革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席理事长裘国根文章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亟待的变革是全方位的,而资本市场最为关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利率市场化、房地产调控方式转变、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国企改革、移动互联运用。对于投资者而言,变革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1.利率市场化进入下半场

  在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的合推下,中国利率市场化实质上已经“赛程过半”。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各商业银行依据风险定价原理确定贷款利率,目前不同信用级别借款人之间的贷款利率价差之大是空前的。

  尽管政府没有完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但在形式各异的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中国存款利率目前也已经实现准市场化,商业银行负债端即存款成本的上升趋势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当前中国信用债的市场化程度低于银行信贷,其主要障碍在于刚性兑付预期未被完全打破,如果刚性兑付预期能被有序打破,中国信用债市场将迎来一个崭新发展期。

  当前社会普遍反映的所谓“流动性紧张”的现象恰恰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深化的体现。近期反映无风险利率水平的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回购利率,都较去年年底大幅回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大幅回落近100个BP。所谓“流动性紧张”,大多是面临转型压力企业的切肤之痛,而这个现象的另一面则是商业银行依据风险定价原理,来理性投放信贷的体现。相比之下,那些财务稳健、现金流良好的企业,或有灿烂前景的创业企业,不仅不存在所谓“流动性紧张”压力,反而对商业银行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因为它们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获取比信贷更有效率的资金。由此,当前的“流动性紧张”是结构性的,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走向深入的标志,也是中国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部分有转型压力和处于创业初期的风险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