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地方军令状折射发展之变

http://www.CRNTT.com   2014-01-30 09:21:28  


从经济到社会再到生态,地方两会的“军令状”,呈现了改革发展的问题图谱。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讯/治理大气污染,化解过剩产能……盘点今年的地方两会,此起彼伏的“军令状”现象令人印象深刻。人们从中感受到了决心,也解读出发展的变化。

  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张广昭述评文章表示,如果把视线拉长,就会发现,近年来地方两会上的“军令状”正在经历一场“主题变奏”。国际金融危机黑云压城之时,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地方政府纷纷立下“保八”军令状。而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居者有其屋”的呼声愈渐强烈,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又成了“硬杠杠”。在今年地方两会上,超九成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内容,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的“军令状”。从经济到社会再到生态,地方两会的“军令状”,呈现了改革发展的问题图谱。

  文章分析,“军令状”折射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家发展较优先的位置。然而经济指数上去以后,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年,普通百姓面对高房价“望洋兴叹”,一些地方频现“十面霾伏”,“约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呼声不时出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治理挑战的变化。而挑战的变化,带来的是发展观念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比较经验证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近些年,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生态政策倾向愈加明显,党和政府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生态保护。这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升级。

  这种理念之变,体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就是重新定义发展的内涵和评价标准。在已公布的28个省份的今年GDP目标增速中,21个省份调低。这与前两年多数省份调高或维持不变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更体现在考核体系的科学化。各地开始用经济转型、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及安全生产等来考核官员。如北京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陕西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机制,湖北和安徽则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

  这正说明,完成军令状,关键靠深化改革。啃下产能过剩和环境治理等硬骨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也需要重塑政府权力,还涉及方方面面的现实利益。没有统筹谋划的智慧,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没有周密可行的方案,就容易议而不决、决而难行,只听喊嗓子,不见甩膀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