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2014中国经济可能爆发危机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09:36:28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讯/中国经济的大改革与大转型,世界经济的政策大转型与大改革,以及全球经济周期性力量的轮转,这三大力量决定了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这也决定了2014年宏观经济具有“底部修复”的运行特征。

  2013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不仅宣告了“2013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出现持续性的反弹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2年“底部波动”、“复苏乏力”的局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相对稳定。与其他年份相比,2013年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从短期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3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义者在2012年底所持的“中国周期逆转论”。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经济增长直线下滑的局面,但同时也没有在反周期的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现持续性的反弹。这种底部小幅波动的宏观状况有利于大改革的推出。

 出口在发达国家经济小幅改善和新兴经济体持续恶化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前弱后稳”、“持续低迷”的态势,外部不平衡的逆转幅度有所减弱,但外需对于GDP的贡献依然为负。世界不平衡的持续逆转对中国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依然较为明显。

  消费扩张并没有如政策承诺那样取得收效,相反,落实“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四风整顿”等的持续开展以及收入增速的明显回落直接导致2013年消费疲软,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中国并没有从危机前的“出口-投资驱动型模式”转向“消费-内需驱动型模式”,而是向“信贷-投资驱动型模式”转变,内需的稳定依赖于信贷与投资的扩张,可持续性进一步弱化。

  供给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持续扩张是2013年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贡献率接近50%,并使2013年就业状况出现超预期的反弹;第二产业的复苏依然受到产能过剩、需求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但低迷的状态有明显的改善;第一产业增速的明显回落是2013年值得高度重视的事件。在蔬菜价格以及肉禽价格持续上扬的带动下,中国CPI的回升证实了第一产业供给滑坡带来的宏观冲击不容忽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