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市场是检验改革的标尺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15:09  


现在我们改革的彼岸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市场化。根据《决定》,我们的目标就是更广更深地推进市场化。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讯/把握2014年或者未来一个中长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首先要把握中央召开的四次会议。从2013年11月中旬到当年12月,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中央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分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更广更深地推进市场化

  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文章表示,从1978年起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也面临众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经济如何走到新的增长平台,能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供了路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也就是说,如果要使中国经济再创辉煌,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要全面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又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点和根本点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按照这个逻辑、脉络推导,《决定》60条一共2万字的内容,大家要把握的核心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点至关重要。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重要在哪里?

  现在我们改革的彼岸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市场化。根据《决定》,我们的目标就是更广更深地推进市场化。

  此外,我们每走一步的坐标也很明确,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其含义就是,我们要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坐标和尺度,去度量我们的每一步行动,今后凡是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我们就发展和完善它;反过来,如果阻碍或束缚“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我们的改革对象,我们就去改革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彼岸目标明确,每走一步又有坐标和尺度,中国改革的路线图已经非常清晰了。

  中国35年以来改革开放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成果,都和我们对市场认识的不断深化紧密相关。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打破旧的体制,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为改革开放初期解放生产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又是何等的高屋建瓴。再往后,我们提出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我们又明确把它上升为决定性作用。显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经历了35年改革的基础上走向新的更高的平台,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