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赴美建厂:“世界工厂”逆袭美国?

http://www.CRNTT.com   2014-01-02 12:23:31  


 
  适时、灵活地“走出去”当然是好事情

  很多人会说,那么中国企业都赴美设厂了,岂不是税收、工作机会都给了美国人?先不论本身企业出口交不了多少税(出口企业享受退税政策)。从另一个层面想,这些企业实际上变成了跨国企业,而它们在美国设厂其实不仅仅赚回了美国市场的钱,本身也利用了美国的资金、技术、优惠政策。像是一家在美国建厂的中国铝业公司,就已经考虑到利用当地大学的科研优势培养自己的人才回国了。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的一项研究显示,优秀的全球性企业有52%的收入来自本土以外的国家。反观中国企业,即使作为吸金能力最强的工商银行,其境外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3.49%,而不少资源性企业及垄断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则更低。所以“走出去”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一些民企在设厂上更为灵活和积极。这可能跟进出口贸易的性质有关,2012年,在我国的进出口中,国企的比例只有外贸总值的19.4%,而且出口将近是进口的一半;反观民企,占我外贸总值的31.6%,出口远大于进口。所以,打入美国本土,民企的动力自然更大。

  美国一家智库的研究也显示,2003年到2010年间,中国企业赴美的230项投资中,74%是私营企业,不过在投资额上,国企占总额的65%,几笔并购就是大头。

  当然,也要放在制造业外迁的苗头下考虑,这也是投资环境的全球竞争力问题

  有人曾经把制造业比喻成游牧业,特别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业,自然要一直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进军。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开始,一些经济报道就关注起中国的制造业外迁问题。民企和外企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主力,这两种性质的制造业外迁的趋势也是同步的。不管是去美国,还是去东南亚,其实都看出了一个问题,投资环境的竞争也是全球化的,美国不仅仅吸引了中国的纺织厂也同样吸引了印度的。然而,这样的趋势本身也是促成说了无数次的产业更新换代的机会。

  举个例子,不少赴美建厂的报道中都会提到环保成本问题,然而,这些中国工厂都会强调自己的技术绝对符合环保标准,这不会给自己带来成本压力,在国内是执行力的问题。可见,一个好的、可持续性的投资环境有建设的可能,环保掐不死中国企业。而要吸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落根中国,就需要技术水平更高的产业工人,需要更便捷高效的物流体系,需要更加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

  结语:中国企业赴美设厂是为贸易壁垒形势所迫,也是为越来越高的成本压力所推。放在一些低端制造业外迁的趋势下,不啻为一次产业更新换代的机会,也点出了全球化下投资环境的竞争问题。而一个良好的愿景是,中国制造业不仅从外国市场赚更多的钱,也可以让中国消费者花更少钱买到更多附加值高的制造品。(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4-01-02 第2661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