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改变农民工模式打造出口强国

http://www.CRNTT.com   2013-01-29 08:45:56  


  中评社北京1月29日讯/中国是出口大国,而不是出口强国,换句话说,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品牌与技术大国。到了大国向强国转换的时候了。
 
  解放日报发表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文章表示,出口大国的典型特征是,生产多、消耗多而赢利少。一种新的统计模式能让出口真相脱颖而出。1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巴黎联合发布了经过多年合作研究出的“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按照这一方法,中国的出口瞬间下降,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说,按照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大约应该减少25%,日本最大出口国是美国,而非中国。美国所占比重达19%,中国则为15%,日本对华顺差基本消除,对美顺差则达360亿美元,增加约6成。
 
  苹果手机案例使“附加值贸易”这一概念得以流行,暴露了加工大国的低利润。亚洲开发银行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在苹果手机贸易上对美国出口值约为20亿美元,如果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一贸易上对美出口额实际仅为7300万美元;而中国当年也从美国进口1.215亿美元苹果手机零部件,如果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项贸易上对美实际存在4800万美元的贸易逆差,而不是顺差。中国所取得的收益是低廉的人力成本加工所获得的收益,与品牌、技术挨不上边。事实上,我国的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核心原材料都要靠进口,其中精密机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落后众所皆知。
 
  文章称,指责中国的出口加工型贸易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缺乏历史常识。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要什么没什么,能够拿到订单发展出口贸易已经是幸事,没有哪个经济体可以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出口贸易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重大的成果是形成了产业链,形成了市场企业的基本管理模式、工艺流程。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第一次改革解放了劳动力,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可以决定生产什么,把剩余价值留给自己,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中国第一批从冲出农村的产业工人,但他们的农民身份并未改变,农民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景观。说白了,农民工就是政府不必承担任何社会福利的廉价劳动力。
 
  制造大国需要的就是廉价劳动力,不必经过专业培训,从事最简单的组装加工,年龄与健康是他们最大的资产。看过卓别林《摩登时代》的人,就能够理解中国农民工本质就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大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没有社保,没有福利,人如机器。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