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建制派须因应比例代表制调整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11-02-07 11:44:56  


 
                   民主党是坚持理性沟通还是成为激进反对派?

  在司徒华主导民主党的时代,民主党、“支联会”、教协虽然是“三块招牌,一套班子”,但表面上仍是各有分工:司徒华掌“支联会”、张文光主导教协、民主党则由主流派轮流“做庄”。司徒华去世后,民主党要借助司徒华彰显自身的“道统力量”,刻意突出“支联会”的背景。民主党和“支联会”是借助司徒华去世,将“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政治把戏做大做长,先拖足近一个月才搞1月29日的出殡仪式,再拉长到2月27日维园举行公众悼念会,再延续到今年“六四”掀起高潮,然后拖延到11月的区议会选举。很明显,丧礼拖棚是民主党大打“华叔牌”、收割“同情票”的选战造势策略,以图在区议会选举中抢占先机。

  司徒华去世,民主党当然要作出选择,是坚持司徒华在反对“五区公投”和支持政改中定下来的理性沟通方向发展,还是成为另外一个极端、激进的反对派?二者必居其一。但是,香港政治光谱中极端的一边,已被黄毓民派系和骨子里更极端的公民党占据,民主党要成为另外一个极端激进的反对派,只会沦为公民党和黄毓民派系的附庸。再者,民主党企图借尸还魂,借悼念司徒华复活“支联会”不合时宜的政治纲领为选举造势,是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也肯定不会成功。民主党能否在后司徒华时代走出新方向、获得新能量,对民主党是一个严峻考验。

                  建制派须因应比例代表制调整策略

  后政改时期以及后司徒华时期,本港政坛进入动荡调整期,出现组党潮,反映无论反对派或建制派,都在急速调整策略,以便在2011年和2012年的四场选举中争取最大的成效。

  值得建制派警惕的是,在政坛急速变化中,反对派出现的“突然整合”与“突然分裂”来得急速多变,反映反对派的选战部署更加灵活。因此,判断反对派阵营的分裂对建制派是利是弊,应从比例代表制造就的选战策略和议席得失来衡量,也就是说反对派阵营的分裂并不一定有利于建制派。

  今明两年是香港选举年,对选举博弈的政党来说,有两方面不容有失:一是今年11月进行的区议会选举,由于政改改良方案令区议员议席含金量大增,2012年9月立法会将新增5席由全港320万选民一人一票选出的区议会功能界别议席,这5个议席尤其是当中的得票首名,对2012年当选的行政长官和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有很大影响力;二是政改方案通过后,比例代表制有利小党发展更加明显。2012年立法会议席由60席增加至70席,包括5个“超级区议员”议席和5个新增直选议席,都是实行比例代表制,意味着小党以至独立的候选人,将有更多机会在立法会选举中善用余额以低比例突围而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