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民炳语中评:政治入校园 香港死路一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00:12:31  


香港教育政策关注社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特邀会员张民炳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黄博宁摄)
  中评社香港9月22日电(记者 黄博宁)香港教育政策关注社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特邀会员张民炳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就中史教育、港独等问题阐述意见。针对现时中学校园“播独”,他表示老师有一定的专业操守和责任去履行,若当中有不能恪守客观中立的原则,把自己的偏颇想法施加给学生,或传播与《基本法》相违背的理念,学校的管理层有义务予以制止。若是学校最高的行政及管理层级出了问题,教育局有必要发出劝喻或警告。他也表示,由于过往学校课程的安排问题,不少老师对当代中国社会未有准确认识,甚或有疏离的感觉,教育局有必要多办培训班,提高老师的水平。

  和中国有关的科少人学 很可怕

  新高中课改以来,中国历史科的报考率一直只维持在10%上下,面临“亡科”危险。对于中国历史科的意义、存废、改革,社会上一直存在各样声音。张民炳认为,除非彻底改革,否则式微局面很难扭转。他指出,现时考试难度大、及格率低、学校被迫不重视、学生兴趣持续下降…积重难返。

  他认为,从教学的角度看,中史必须和现在产生联系,增加分析、比较和应用;从考试的角度看,应参照其他科目的合格率和优秀率,不宜太难,否则只会吓跑学生;从传承的角度看,历史和地理都该进行六年一贯学习,知识有内在联系,两门一起学才能对事物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比起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科情况更差,每年报考人数仅几百,是名符其实的在“生死边缘”。“和中国有关系的科都越来越少人选,非常可怕。”张民炳说,这对社会、民族、文化的传承都不好,“无法瞭解国家过去的光辉与苦难,就无法理解国家的现在”。

  教好学生 老师很重要

  张民炳指出,今时今日不少学生观点激进,教师或许需要负上部分的责任。尤其通识科没有教材,学生接触材料很大部份是老师取材,如果只是把报纸的评论搬到课堂,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国情、区情,不能客观详尽分析,只把矛盾指向中央和特区政府,令学生觉得所有问题都在当权者,就会遗患无穷。如果中学教师能全面、准确地和同学讲道理,客观地分析现象,相信激进的人会少一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