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民炳语中评:政治入校园 香港死路一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00:12:31  


香港教育政策关注社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特邀会员张民炳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黄博宁摄)
 
  他认为,不用回避国家和香港所面对的问题,但批评应该平衡各方面,惟“部份老师似乎却做不到”。影响所及,部分小学生对行政长官施政毫不了解,但却说不喜欢梁振英先生。他建议教育局牵头,请专家开研讨会,邀请中小学任课教师参加。同时,“港独”言行违反《基本法》,学校应禁止老师在课堂上故意“播独”,劝喻不果后可联络教育局,发出警告,或对其教师的专业资格进行讨论。若是学校管理层面在这方面出了问题,并犯上严重的错误时,教育局可郑重作出警告,甚或考虑减少对有关学校的资助。

  对部份高校老师领导学运的做法,张民炳表示反对。“为人师表是教年青人读书明理,不顾形象和尊严,上街绝食,难当学生榜样,相信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他说,特区政府每年给港大资助80多亿港币,中大60多亿,是为让学生读书明理,言行自律,对事物有客观分析的能力,不是帮助开武馆,目无法纪,以暴力和冲击手段去解决问题。

  学生理解片面 正能量应多出声

  张民炳认为,香港学运流行、激进主张抬头,与全世界反威权、反精英、反全球化运动趋势相关。事实上,从观察所得,除了少数学生领袖,不少上街抗议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流于表面。例如,四年前反国民教育时,部份人只是为了“反洗脑”的口号而参与,却连国民教育的指引都没看过,更遑论清楚了解那些内容是“洗脑”的。

  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校和中学校园不是没有温和、理性的声音,而是这些声音都被埋没了。“这几年下来,有老师也认为,学生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持这些意见的人,不敢出来讲。偶然有这类平衡的声音发出时,有关的人士便被文革式的围攻,何来“誓死保卫别人发出不同意见的权力”呢?另一方面,反对派的学者,天天讲,大声讲。”转变这种情况,需要正能量出来发声,张民炳指出,如果政治进校园的问题不能得到改善,高效能的教与学便不可以在客观、宁静与平和的环境下进行,香港未来只能是死路一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