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台湾选举性质变迁影响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6-04-01 00:16:34  


 
  面临2016年大选,国民党继续陷在执政包袱、团结不足、人选争议的泥淖中,加上亲民党运用既有的泛蓝人脉与感性诉求,尤其许多选民将求新求变的希望转向民进党,所以在只有六成六的低投票率下,国民党“总统”选举还输给民进党300余万票,“立委”席次比民进党少33席。民进党不但在“总统”大位再次完成政党轮替,更首度夺下“立法院”的过半席次,取得完全执政的地位,这种结果让“关键性选举”的意象更加浓厚。

  两党体系是否改变

  2016年是否为“关键性选举”,需视政党认同的选民结构产生转移,造成政党政治与政府政策的重大永久变化。以政党政治而言,前述的政党局势变迁着重于国民党与民进党,乃是因为历年来选举的主要角色都只有两大党;至于这次选举是否出现取代性政党的“关键性选举”,就需进行台湾选举的制度性分析。

  事实上,形成两党体系有其结构性理由,包括机械性因素(Mechanical Factor)、心理性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机械性因素是指单一席次,例如“总统”、“直辖市长”、县市长选举,或是例如单一选区“立法委员”的选举中,由于选区当选名额只有一席,所以未独占鳌头的政党或候选人,自然需要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击败原先占优势的政党或候选人。

  同样的,原先占优势的政党或候选人,也要联合其他力量以维持优势地位;如此持续的合纵连横结果,使较有机会取得过半数选票的政党或是候选人生存,亦即倾向使竞赛场域只剩两个有足够力量的大党存在。

  再者,除非小政党的得票能集中于某些选区,否则其只是让选票浪费在未能获得席次的选区,而让该党的得票率远低于真正能获致的席次率,也就是所谓的不成比例性指数(Index of Disproportionality)变大;相对的,大党的得票率与席次率比例性则是较佳,特别是胜选大党经常席次率大于得票率,所以小党的制度处境自然是不如大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