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万亿债务置换 “拆弹”中国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12:29:48  


 
  “中国版QE”或是多虑,但从中国商业银行近年的营运逻辑来看,本轮债务置换后,银行体系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几乎已是定局。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资本充足率”指银行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这可以简单理解为,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银行不能过度扩张资产规模,否则会越过监管红线。和“存贷比”标准一样,资本充足率也一度制约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

  采用这个标准时,加权风险资产是各类资产乘以各自风险权重的总和,因此银行都希望这些资产的“风险权重”更低,那么“分母”就会变小,而分子要求也会降低,因而更易达到监管标准。东莞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陈龙对《南风窗》记者分析,置换后地方债券其“风险权重”必然低于原有的地方债务。“假如原来的权重是100%,那么置换后的债券,其权重可能只有50%。”

  那么,在本轮债务置换中,即便央行不参与,但由于在监管指标上的“利好”,依然可以客观上刺激商业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的欲望。换言之,央行不“放水”,商业银行也会自己“放”。实际上,近10年来,中国海量的流动性并非都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结果,商业银行本身的盈利欲望和信用创造机制同样是“货币超发”的主力。因此可以说,债务置换并不是没有成本的,而成本很可能会从地方政府和银行转移给了其他人。别人是谁,不言自明。

“三方游戏”

  不论有多么“国际化”和“高标准”,地方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都不值得宣扬。实际上,债务置换计划最初被报道后,先是被曝有“3万亿”额度,随后再被发酵为“10万亿中国版QE”。为此,财政部予以了澄清,但也确认了1万亿的置换额度。

  根据各省透露的信息,具体置换额度目前已下达各地,额度将向还款付息压力较大的省市倾斜。以江苏为例,该省已分到810亿的“大蛋糕”,该省财政厅表示,通过置换,今年可减少一半的利息负担。

  地方政府关心自己的额度,而市场关心置换的方式以及影响。按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的说法,债务置换是“在国务院对地方债批准规模之下,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行为”。但不可否认,置换行为本质上是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妥协”,即把高息的、到期的债务进行展期并把利率拉低。因此,银行是否有意愿是关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