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利率市场化是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之首 | |
http://www.CRNTT.com 2013-10-22 08:37:48 |
正是低利率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别的原因都是次要的。利率过低(2011年实际存款和贷款利率都为-2%左右),就会导致资金需求过旺,而资金的分配则偏向强势集团,他们得到便宜的资金转入市场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利差,这也是影子银行越来越“火”的原因,同时,弱势集团则在正规信贷渠道得不到资金,相反,现有的利率机制(双轨制)会提高非正规渠道(民间借贷)的利率,从而大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短期解决办法就是升息,长期解决办法则是取消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正因为如此,利率市场化是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之首,而要加快利率化市场必须在宏观金融领域做两件事,一是取消利率管制,二是放松金融(主要是银行)的市场准入,允许发展民营商业银行,使市场主体多元化。金融改革涉及的另一部分改革是汇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对此最近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说不能迈太大的步子,否则会有很大的金融风险。但两率市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应有个顺序,应该是利率市场化在先,汇率市场化在后。 其次,未来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呢?金融改革的核心无疑仍集中在“两率”市场化上,两者都十分迫切,但从风险和能力两方面看,重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是牵引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今年的利率改革仅是开了一个头而已,离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还差得很远,利率市场化不仅要放开市场管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较充分竞争的市场形成机制。难在后者,如放开利率管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市场的结构不变化,他们间仍然会形成“垄断低价”(银行的利润与其他产业的利润不同,它是赚取利率差价,只要利差可控且大,利率定得越低,利润会越高)。 文章对未来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尽快放松存款利率管制。这比放松贷款利率更重要。中国的银行结构最近十多年来在逐步分散化,特别是各地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大量成立,对四大商业银行的垄断形成一种压力,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其主要差距在存款获得上,在存贷款利率双管制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难以开展有效的竞争,而取消利率管制,特别是取消存款利率管制,银行竞争就会明显展开,特别是中小银行可以通过缩小利差的办法来获得更多的可贷资金和贷款份额,从而对大银行形成竞争压力。 二是亟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实施实际利率为正的规则,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使银行市场约束强化的重要制度建设。那为什么要制定一个实际利率为正的规则呢?利率管制的结果是“利率超低”,其最大的受害者是存款者,当升息因受利益集团的干扰而缓慢或不到位时,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就会出现,这是对存款者利益的蛮横剥夺,人们只知道抱怨这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后果,实际上通胀并不会导致存款者利益受损,而主要是利率管制所致,利率管制导致名义利率增长慢于通胀率的上升,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期,制定一个实际利率必须为正的规则,就能有效地保护存款者利益,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等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再取消这一规则不迟。 三是优先股制度应更多偏向金融上市公司。这对优化金融结构和股市的稳定发展具有双重重要意义。 四是把增加民营银行的指标和促进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民营化结合,促进银行业的民营化进程。这里关键是加强监管。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