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劳动力成本上升未必催生成本推动型通胀

http://www.CRNTT.com   2010-07-30 08:05:53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渐渐接近尾声,一些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抑或即将经过“刘易斯拐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长期持续存在的现象。劳动力工资的持续、过快上涨对整体物价上涨和通胀生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这样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需要高度重视。

  《上海证券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文章认为,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从而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和通胀最终生成必须具备一定的触发机制,即货币工资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而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增幅并没有明显落后于工资增速。因此,“刘易斯拐点”临近,并不等于工资—物价螺旋式通胀的产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通胀的影响更多还是一种长期趋势,短期内的直接作用有限,不必过于担忧。

  文章称,劳动力工资的过快上涨,会通过向终端产品转移而引发整体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从而倒逼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在居民消费领域和工业品价格领域同时体现,其推升物价的具体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推升服务类消费价格上涨。相比CPI构成中食品和工业品两大类商品,劳动力成本(尤其是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服务类消费项目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由于工资的黏性以及向产品价格传导的滞后性等因素,人力成本上升对最终商品销售价格的传导效果可能存在较大程度的削弱,而家政等服务业转移人力成本和提价则相对容易。服务项目在CPI中占22%左右,劳动力成本在服务价格中占比在20%左右,因此,未来劳动力成本每上升10%,将推动CPI提高0.4至0.5个百分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