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女大学生更容易被侵害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9-01 11:44:22  


 
  事实上,据联合国报告,凶杀案受害者多数是男性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全球的凶杀案中,有79%受害者都是男性,只有21%的受害者是女性。在中国这一数据分别是78.1%和21.9%。

  女性不仅被杀害的几率要小,而且,更多是遭身边人所杀,而不是人们想象的陌生歹徒。被亲密伴侣杀害或家庭凶杀案中,全球三分之二受害者是女性,2012年有43600因此遇害,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遇害女性的47%;相反只有6%的凶杀案受害男性是被伴侣或家庭成员杀害,绝大多数的男性是死于陌生人之手。

  上述数据即便不能说明女性的安全意识要比男性好,但起码说明,相比男性,女性通常处在更安全的环境之下。

  国内的数据同样不支持“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害

  1987年有关部门对各类犯罪案件抽样调查表明,在当年,盗窃案、诈骗案、伤害案受害人男女比例为5︰1;抢劫案为2︰1;就算是杀人案,被害人男女比例为1︰1。不能得出女性更易受害的结论。

  2000年左右针对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的一个研究同样显示,受侵害对象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在 161 起有明确受害人性别报道案例中, 受害人为男性的案件有 81 起, 占50.13% , 受害人为女性的案件有 65 起, 占40.14% , 另外 15 起的受害人为男女混合群体。

  2004年一项针对南方某市抢劫案受害人的研究更加不支持“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差因而容易受害”的观点。来自警方的统计显示,55. 76%的抢劫案受害者是男性,只有44.24%为女性。女性受害者偏多的抢劫类型,主要是拍头抢劫、飞车抢夺、卡脖子抢劫,男性犯罪者主要利用的,是相对于女性明显的身体优势。在受害人年龄方面,也基本是20岁到40岁之间均匀分布,丝毫看不出“大学生更容易受害”。

  由于以上数据是多年持续一致的,有理由相信即便在今天“女大学生更易受侵害”也并非事实。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女大学生更容易成为犯罪受害者”的说法难以成立。当然,这并不是说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就有多好,事实上,安全意识差是很多人群都共同存在的问题,相比起女大学生,老年人易被诈骗在数据上更有说服力,也是更应该重视的问题。包括女大学生在内,所有人都应该树立更强的安全意识,媒体和社会不应当专门把“女大学生”专门给标签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