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涛:如何解读李克强的博鳌讲话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10:55:3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幷发表讲话。人民画报 徐讯摄影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讯/搜狐财经今载张涛文章《李克强“方法论”》分析认为,通过李克强4月10日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及对李总理一年多施政的梳理,已经能够较为清晰地理出他的经济调控逻辑,那就是经济要盘活、调控要灵活,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

   在去年“两会”答记者问期间,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观察本届政府一年多来的施政情况,围绕“升级版”的实现,李克强的经济逻辑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不会再“穿新鞋,走老路”。在4月10日的博鳌论坛上克强总理明确表示,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 

  这一调控逻辑既包括宏观层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认识,也包括宏观层面经济调控的具体政策和方略,而如何准确理解“李克强方法论”,则成为理解本届政府施政理念和经济调控逻辑的关键。

  穿新鞋,不走老路

  李克强总理手里的实际家底变的“薄”了不少,因为债务负担重了、财政收入少了、“池子”的货币多了。

  想厘清李克强的经济逻辑,首先就需要分析本届政府身处的经济国情是什么?交到李克强手里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劳动力涨价,投资回报率下降,财务成本抬高,实体经济盈利不强。

  除了中国经济变“贵”之外,对于李克强而言,更为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他手里的家底变“薄”了。海外持“唱空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政府的债务问题。但与政府债务总量快速增长相背离的是,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却呈现出趋势性下降,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一年多时间里,有一半的时间财政收入增速低于10%。

  截止3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给余额高达113万亿元,已是GDP的两倍之多,而以银行的表外业务为主的影子银行规范推进难度很大,用李克强的话讲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也正是出于这种担忧,李克强去年10月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曾坦言,在去年6月份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出现“钱荒”时,决策层依然保持定力,而没有“抱薪救火”。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