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抑制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三大政策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4-04 09:00:30  


  中评社北京4月4日讯/进入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此轮下滑,应该说在预料之中。事实上,2013年的中国经济,也曾经在年初出现过增速的下滑。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新财富杂志发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文章称,学术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增长速度的下滑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探底过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应在7.5%甚至7%以下,因此,当前的下滑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由此带来的一个基本推断就是,中国经济下滑是不可能通过任何政策的、人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顶多只能短期内缓解。

  不同意这一观点。最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均GDP仍然只是美国的20%,种种历史数据表明,在这个赶超阶段,经济仍然有接近8%的增长潜力。中国未来即使像拉丁美洲国家一样,而不是像东亚国家那样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即便延续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速也能够保持在8%的水平。

  再者,中国目前仍然有改革的基本动力,主要政策制定者在改革问题上的决心非常鲜明坚定,整个社会已经形成改革的共识。因此,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步入一个停滞不前的发展陷阱。

  所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是另有原因的。总体说来,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新旧增长点的交替时期,新增长点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旧增长点的动力已经匮乏。具体说来,新增长点在城镇化、在居民消费、在产业升级,而这些红利都必须要经过不懈的体制改革才能够释放;而传统的增长动力,包括出口以及房地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乏力,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增长动力的断档期。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轮的改革,包括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反腐运动,对短期经济增长具有收缩作用。这与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改革完全不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本轮经济下滑的一个直接导火索是早前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扩张性政策的影响。这一政策的副作用是导致中国负债率在过去5年之内翻了一番,达到GDP的250%。高杠杆率带来了当前融资成本较高的结果,在很多地区更是出现了新债补旧债所带来的亏损窟窿的怪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