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刘胜军:习近平集权有利于推动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1-02 10:20:31  


  中评社北京1月2日讯/搜狐财经日前登载经济学博士、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的文章《 新权威主义与重启改革》,文章说,眼下,面对落实《决定》60条改革的巨大挑战,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重建“新权威主义”,即具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导向的开明的威权政治的倾向。作者认为,以新权威主义来突破既得利益阻力,是一条不完美但非常现实的改革路线。
   
  18届3中全会为重启全面改革拉开了序幕。然而理解中国复杂政治现实的人,都不会对改革前景盲目乐观。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

  何谓深水区?笔者认为,深水区即利益的战场。如今的改革,利益已经取代意识形态成为改革的主要障碍。恩格斯有言,“如果涉及利益,几何定理也要被修改。”突破既得利益阻力让改革落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坦言:“如今不触动利益的改革不多了”。李克强总理也认识到“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那么,究竟谁是既得利益?仔细研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难发现,60项改革任务主要将触及三大利益群体:

  1)掌握审批权的政府部门,例如发改委、一行三会等等。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大量审批权的下放或取消,政府部门必须“割肉”。

  2)国有企业。过去十年,国企从亏损累累变成了利润大户,但这是建立在行政性垄断及国企在贷款、土地、税收等特殊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利润。《决定》明确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显然,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动国企的奶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