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台湾国学教育变迁:日据时代也不曾中断

http://www.CRNTT.com   2013-06-03 16:54:29  


 
  事实上,从郑成功时期起,台湾就建立了正式的科举考试制度。到清朝,整个台湾的汉文化教育已经相当普及。日本统治时期虽然大力推广“国民教育”,建立现代化教育制度,但台湾的传统私塾房仍被允许存在。“在当时,小孩一边读现代的小学,一边也在私塾堂念念四书五经,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直到日本快战败,日本政权才开始压制台湾的书院,禁止汉文。但这个禁止也不彻底,报纸书籍、民间私塾仍然存在。”龚鹏程表示。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阎鸿中则指出,日本传统文化对汉文化的重视,对台湾民众的心理产生了长期的作用。“一般的民间老百姓对能够写诗、讲经的读书人非常尊重,直到今天,在台湾乡间仍会听到民众津津乐道‘我们这里的哪位读书人在20世纪前期写了些什么东西’。这些人在日本统治时期可能没有功名,也不见得有官方认定的身份,但他们在民间很受尊重。”

相对“文革”的文化复兴运动

  1947年,台湾“光复”后不久,便发生了“二二八”事件。这一事件使蒋介石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遗余力地实行去日本化,杜绝一切日本文字,强力推广国语。而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之后,首先提倡的就是白话文的教育,因为当时的本土知识分子能读日文、汉文以及古籍,却不会写白话文。根据阎鸿中的说法,在台湾有60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编写,却在1960年左右才正式被纳入课程。真正被官方标榜为重要课程,则缘于“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发生。

  根据资料,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对传统文化破坏严重。为了与“文革”分庭抗礼,1966年11月,孙科、王云五、陈立夫等1500人联名发起,要求以每年孙中山诞辰日(11月12日 )为“中华文化复兴节”。次年七月,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发起大会,蒋介石任会长,运动在台湾和海外推行。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兴起,则令传统文化教育被强化。具体到学校教育,则是传统文化的文章篇幅增加,学校也会不时举办复兴文化活动,要求学生参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