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历史回望:1945年国民议员访问延安

http://www.CRNTT.com   2012-12-30 09:39:42  


 
一夜长谈, 也未成朋友

  访问团共在延安逗留4天。在6位参政员与中共领导人的相互会见中,黄炎培谈了对国际、国内局势的看法,还谈了所谓一人、一家、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也”等所谓“兴亡周期率”,颇得毛的好感,对方表示中共可以找到一个好法来摆脱这个周期率云云。

  毛泽东还对来访者说:双方的门没有关,但门外有一块绊脚的大石挡住了,这块大石就是国民党不顾人民极力反对,强行要开的所谓国民大会等。重庆来的策士们与中共高层人物经过多次会谈,最后总算形成了一个《中共代表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参政员延安会谈记录》文件,可视为几天来会谈的总成果。 

  7月5日早餐后,访问团成员匆匆赶往机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到机场送行。最后握别时,毛泽东特地叮嘱6位参政员到重庆后务必向蒋委员长致谢,并称:“有诸位来延安,使我们听到许多平时不易听到的话,增加了不少了解。并祝蒋委员长健康。”同时,毛还托傅斯年转达自己对胡适老师的问候——尽管胡适与傅斯年一样,当年甚是不把这位图书馆助理员放在眼里。 

  6位参政员风尘仆仆回到重庆,除向国民参政会和蒋委员长递交了《会谈纪录》外,各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了报章文字或发表了谈话。此次访问团的盟主黄炎培于兴奋之中点灯熬油,苦干了几天几夜,草草写成了《延安归来》一书出版发行,内中对延安的人和事极具赞赏,文中说:“在延安的几天里,随处可以见到,这是事事有组织,人人有训练的缘故。我们应该知道中共政治作风已变了。不是变向别的,而是变向平凡。”最后的结论是,自己的延安之行“如坐春风中”。 

  与黄炎培不同的是,左舜生的文章中念念不忘他的梦中情人——蓝苹,左氏说:“七月五日那天,我们离开延安的时候,毛带着他们一个七八岁的女儿(即李讷,时5岁)来送我们,两只秀美活泼的眼睛,看样子似乎和我在战前见过一次的蓝苹有点像,可是蓝苹本人依然没有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当我们的飞机起飞以后,我还是感到这是此行的一点遗憾。” 

  与黄、左大不同的是,傅斯年的延安之行,有自己的观感。他和毛泽东因为旧曾相识的关系,单独聊了一夜。上天入地的谈开了,也并没有使他们成为朋友。 

  因为了政治观念的分歧,傅斯年与毛泽东的关系,和后来的梁漱溟与毛泽东的关系极其相似。各自的性格与政治倾向不同,是傅斯年不可能对毛泽东产生崇拜的根本原因之一。

  来源:2010年10月20日08:56中国网(本文略有改动——本刊编辑)

延伸阅读:

黄方毅:父亲黄炎培与毛泽东

  2012年12月28日04:03人民网 

  作者黄方毅,黄炎培之子,美国杜克大学硕士,长年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经济研究,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父亲黄炎培辞世三十七年了。他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在旧社会,黄长期埋头办学而不肯做官,两度坚拒不就全国教育总长;他靠发行股票、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上海浦东第一条铁路;抗战后,他结识了周恩来等,开始了与共产党人的长年合作;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延安谈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被人不时提起;他与孙中山结识,同袁世凯周旋,被蒋介石先通缉后引为上宾最后杀掉儿子。

  他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多年来,我一直着力父亲历史的追寻,虽然那段历史已然远离,但黄几十年中所经历的被捕、逃亡、通缉,历经艰险而曲折,而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改初衷、又与时俱进。凡此种种,对于后人,对于在改革开放中从事新的奋斗的中华儿女,或是有所启示、有所裨益。故写下以飨读者。

  父亲从一个前清举人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副总理。当今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中,黄亲手创建民盟和民建并担任两党的第一任主席。由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几十年交往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