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民众厌恶“拼爹”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2-11-20 14:19:22  


 
他们何以致众怒

  高衙内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水浒传》中,高衙内强抢林娘子,林教头遭设计误入白虎堂,娇娘死,英雄囚,最后林冲火烧草料场,被逼上了梁山。

  不仅是高衙内,还有《望江亭》中的杨衙内,《王老虎抢亲》中的王老虎等等,这些权贵公子的形象,通过说书人和古典话本、戏曲,一直在民间流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图谱。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通过对高衙内们的谴责,诠释了自己对高衙内背后的高太尉白虎堂们滥用权势、纵子行恶的批判,对平和生活的期待。

  彼时,虽然门阀勃兴,但在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中表现的,这些贵胄之后,也大多只是假借权势,以私德犯恶。坏如高太尉,也不敢把自己的儿子安置在自己掌管的禁军中找个肥差。他深知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的斤两。所以,高衙内最多也就是个令人讨厌的花花公子,而出身枪棒师傅家庭的林冲,也能以军功而被高太尉提携。

  门阀世家终会凋零,平头百姓凭军功科举也有飞黄腾达时。传统王朝的活力和持续长久,靠的就是吸纳下层民众补充新鲜的血液。所以,科举制下,唐太宗才会高兴地拈须而乐:“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

  既扩充了自己的力量,又敉平了不臣之念,天下归心,一举两得,明白人谁不知晓?

  时移世易,高衙内和他背后的父辈们,在典籍和影视作品中,受一代代人谴责。

  不过,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高衙内们的分身变种。

  “我爹是李刚”,一句话瞬间红遍大江南北,释放的其实是社会公众对当下的“李衙内”及“李刚”们滥用公权情况的愤怒情绪。

  与高太尉包庇儿子作恶不一样的是,“李刚”们所做的,不只是包庇儿子作恶此类情况,更多的情况是,“李刚”们早已用手中权力为“李衙内”们铺就了黄金之路,从幼儿园入托,到上小学,到小升初,到中考、高考,安排工作及调迁,不是量身打造,也是百般设计安排。

  被新闻披露出来的各种个案,背后都有公权滥用的无形之手。在基层和中小城市,情况更为严重。凡是其权力可及之处,几乎无不染指。

  至于各地城管的野蛮执法、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以建设为名未与当事人达成一致的各种强制拆迁,以及通过各种不公平的制度规约,制造社会鸿沟和对立等等,其实就是“李衙内”们的另类分身,它们所依附的,也是掌握公权力的机构性“李刚”们。

  其实,子女利用父辈资源,父辈为子女铺就道路,原也正常不过。但不正常的,是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子女还是父辈,对权力的滥用,对公共资源的不当侵占和掠夺。更不正常的,这种不当侵占和滥用,很少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成了社会流行的“本事”。

  套用马克斯韦伯所言,“李刚李衙内”们这些“社会霸权群体”,通过能力论、身份论来制造他们自己特权的“神正论”,最终完成了“霸权的分工”,公权和公共资源成为这些“社会霸权群体”予取予求的后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