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光明网:官员财产公开的条件已经“烂熟”

http://www.CRNTT.com   2012-11-12 11:25:55  


俞正声表示:只要中央决定 愿意公开财产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讯/“无论从技术条件上看,还是从反腐的客观情势看,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条件都已经‘烂熟’。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能否建立起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决心问题’。”光明网今载文章“官员财产公开的条件已经‘烂熟’”如是说。详论如下:

  11月11日,有媒体报道了人们对十八大代表俞正声和汪洋就财产申报制度表态的反应。

  在近些年,有关官员财产申报的话题总是能够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这种广泛关注的背景,正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缺位所导致的贪腐现象,已经到了令公众忍无可忍的程度。一方面,是不断有“表哥”、“房叔”被公众信手“拈”了出来;另一方面,则仍有所谓“条件不成熟”、“不能盲动”等理由来推三阻四迟滞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这样的局面,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及其官员的政治形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治改革的信心,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社会对立情绪。

  需要指出的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现代政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内容当然不仅仅是担任公职的官员向有关机构申报自己的财产,也包括有关机构对官员所申报内容进行公示,以及对官员所申报财产进行一系列审验、稽核和追究等诸多措施。那种只有官员“填表”而并无机构审验和公示,只有官员申报而并无稽核和追究程序的所谓“财产申报制度”,纯属鱼目混珠,既败坏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名声,也破坏了人们对政治改革的预期。

  据媒体报道,“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执政党改革的视野。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启动”。谁都清楚,这里所谓“种种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其中的一个症结在于,一些官员设阻以维护其私利”。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时间已经跨过了世纪,已经又过了20年。就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终端已经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各地各级政府办公已经网络化,银行实行实名制也已经有些年头,核验身份证的系统早已在全国联网,通过手机网络系统也可将持机人精准定位在“米”的范围……所有这些,按说都是致使上述“种种原因”中的客观原因尽数消失的理由。

  因此,20年之后,无论从技术条件上看,还是从反腐的客观情势看,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条件都已经“烂熟”。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能否建立起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决心问题”。这个决心就是“必须敢于触动某些官员的不法利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