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见底还未到来

http://www.CRNTT.com   2012-09-06 08:33:09  


  中评社北京9月6日讯/8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为49.2%,跌破了50%的荣枯分水岭。与官方PMI回落的走势一样,汇丰PMI指数经季节性调整后从上月49.3大幅回落至8月份的47.6。作为经济先行指数的PMI持续走低,很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见底的时间窗口继续延后。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当前,由于欧洲经济二次衰退已经既成事实,欧洲陷入了财政紧缩、融资困境以及随之导致的私人部门信贷量减少之间的恶性循环,而这正通过贸易链和信贷链,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及制造业产出,全球制造业出现同步放缓。

  文章分析,中国制造业大幅萎缩是全球制造业普遍遇冷的折射,这背后既有周期性因素,更有结构性因素。首先是“库存-投资”周期一时难以有效启动。从库存看,零售库存对供应商库存消化幅度有限,企业进一步补库存动力不足。从投资周期看,由于短期内全球尚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来提振资本回报率,即便是第三次革命也还处于前夜,因此,进入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还为时尚早。

  而最根本问题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去杠杆化是每一轮危机后的必由之路。

  从需求缺口看,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导致了庞大的家庭债务,美日欧现阶段陷入了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的总需求不足状态。尽管中国内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需求动力,但中国消费的增加还不足以弥补美国消费的萎缩。中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5%。美国个人消费总额约10万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个人消费总额1.6万亿美元的6~7倍。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国家庭消费增加有一定余地。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国家从衰退中复苏的动力并非来自国内需求的扩张,而是像危机前一样,依靠出口驱动型增长,因此,对全球而言尚有很大的需求缺口。

  中国制造业活动自身的情况则更为复杂。短期看,PMI指数的大幅回落表明欧债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显现。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在中国出口中占比为20%,因此,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中,欧债危机首先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滑坡,进而扩散到更多亚洲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全球需求端(欧美)和全球供给端(亚洲)同步放缓的格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