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郑永年:中国政治变革的一般规律

http://www.CRNTT.com   2011-06-28 11:45:43  


 
用“开放性”来应对利益集团

  中国没有多党政治,在克服利益集团方面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一党长期执政本身就很容易形成利益集团。要防止利益集团坐大,防止它们挟持国家的政策议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持执政党的开放性。执政党越开放,利益集团坐大的可能性就越低。用“开放性”来应对利益集团,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实践了。在毛泽东时代,执政党主要依靠社会群众运动来防止和瓦解利益集团的。毛泽东搞阶级斗争,搞“大民主”,用一个阶级对付另外一个阶级,政权的主体不断轮换。可以说,在那个时代,除了毛泽东本人,没有一个阶级或者阶层能够主导中国政治。这样做产生了非常负面的结果,主要是妨碍了制度建设。长期处于运动状态,包括法制在内的基本国家制度建设被忽视。当然,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非常简单,政治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低度发展水平。

  中国目前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如果毛泽东时代是一个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那么改革开放后发展出来的是一个利益主导的社会。从意识形态转型到利益是一个并不容易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很成功的过程。如果没有中国社会各方面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很难想象中国可以作如此快速并成功的转型。

  总体上说,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经济过程相当开放。当时也有各种利益集团,但因为改革刚刚开始,包括农民和工人在内的各种利益都可从改革中获得利益,利益集团之间及利益集团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因此也并不明显。直到1980年代后期,当改革遇到困难,各种利益之间,尤其是政治利益之间的冲突开始表露出来,最终导致了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改革停顿下来。

  1990年代初苏联、东欧共产主义的解体,促成了中国更大规模的改革。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执政党发动了新一波更大规模的开放和放权,形成了大规模的利益重新分配局面。传统上的领导阶级例如工人阶级开始被边缘化,而新兴阶层例如民营企业阶层迅速壮大。面临新的局面,执政党开始调整其统治基础,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新的法律来保护私有产权,而且也容许民营企业家进入政治过程,有效地扩大的政权的社会基础。

  本世纪初以来,执政党开始调整改革政策。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政策理念指引下,试图平衡新兴阶层和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纠正前阶段片面倾向于新兴阶层,而对传统社会阶层的利益重视不够的局面,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符合新兴阶层的利益的。很显然,在基本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情况下,社会问题难以为继,必然要影响到新兴阶层的利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