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入选“非遗”:古琴、昆曲和香

http://www.CRNTT.com   2011-04-28 14:10:09  


 
  戴晓莲沉吟一会说:“古琴,在大多数人眼里仍显属于旧式文人的玩意儿,是吃饱了撑的消磨。另一个现实情况是,现在中国的所有演出团体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了,自收自支。碰到配合重大纪念活动,创作新节目时会得到一些政府补贴,平时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多一个编制就多一份开支。而古琴,在许多人眼里似乎还不能单独在舞台上演奏,去担当宏大的文化使命。所以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学古琴没有出路,也情由可原。不过现在有一点让人欣慰,愿意学古琴的孩子一个一个冒出来了,他们是真喜欢。”

  戴晓莲还说,“当下民族音乐面临的问题很多,继承与创新这对矛盾一直解决不好,中西结合,也一直在探索,今天最突出的就是艺术与商业的新矛盾,在古琴身上体现的问题其实也一样。目前生源少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哪天来报考古琴的人要踏破门槛,那我倒要警惕了。”

  戴晓莲带出来的学生在近年来的全国古琴比赛中屡屡获奖,2007年,第一位专业学生在专业比赛中获得了金奖,副修学生也分别获得了银奖、铜奖,她的副修学生宓嵩杰本来是主修唢呐的,毕业后在上海民族乐团工作,但他在国内外演出并获奖的倒大多是古琴,所以被同事笑称为“不务正业”。她和她的学生还在“渔樵问答”古琴音乐会上登台亮相,将古琴与其他民族乐器组合在一起演奏,拓展了古琴的表现空间。

  古琴能否“活在当下,秀出精彩”?

  戴晓莲在教学之外,一直为古琴“活在当下,秀在精彩”努力着,她多次应邀赴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艺术节和举办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还在香港、台湾举办讲座和音乐会。香港和法国等国际唱片公司出版过她的多张古琴独奏专辑。此外,戴晓莲策划、组办了2007年第一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以及古琴与其他乐器组合研讨会,组织了“渔樵问答”音乐会和“古琴名家音乐会”。2009年,她策划组织了“纪念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和古琴会,编辑出版了张子谦《操缦艺术》光碟,2010年9月举办国内首个个人演奏会“海上雅乐.广陵今在”。去年,她还假座东方艺术中心推出了一台非常成功的以古琴以引子的琴歌雅集音乐会,戴晓莲演奏古琴,毛宇龙演奏猫埙,高珊演奏猫,特邀嘉宾是昆曲名角张军和民歌演唱家刘芳瑛。

  更具探索价值的是,戴晓莲多次与国内外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和知名乐团合作,使古琴这种更倾向内心独白的古典乐器,与现代中西乐器联盟,参与多声部重奏、现代室内乐综合组合等等音乐形式的创新性实践,开拓了古琴新的能量和空间,古琴曲随着她的成功演绎,走出国门,传响世界。

  戴晓莲说:“我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以前龚一先生在上海民族乐团尝试过,再早些时候,1989年成公亮参加德国音乐节时,与荷兰长笛演奏家柯利斯.亨兹进行了合作,并录制了世界上第一张中国古琴和西洋长笛对话的唱片《中国梦》,美国女歌唱家克莱伦.麦克费登和印度敲击乐手拉米什.肖塞姆也加盟进来,他们合作录制的曲集全部是现场即兴演奏的作品,至今仍被专业的音乐发烧友视作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后来他还与音乐大师、环保推动者马修.连恩等数十位音乐家以即兴演奏的方式录制了《汇流》,也成了很成功的经典案例。”

  今年戴晓莲又在筹划一个规模更大的 “丝竹更相和” 古琴重奏原创作品音乐会,形式上是古琴与各类中西乐器相配演奏,她请了国内外优秀的作曲家作曲,预计年底上演。这两个项目都得到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当然经费还是不足,所以她还得四处拉赞助,最后公牛集团答应给她20多万元。

  对自己的学生,她也鼓励他们参与多层次的合作项目,寻找更多层次的表达空间。学生陆笑姿受谭盾和张军邀请,在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中担任古琴独奏。后来,她还被谭盾“钦点”为《英雄协奏曲》的全球首演以及在上海世博会电影音乐之夜上担任古琴独奏。另一个学生高珊今年即将毕业,但她向记者表示,将报考戴老师的研究生。为了让古琴走出象牙塔,在民间寻找更大生存空间,戴晓莲应邀在嘉定区一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设了一个古琴班,就叫高珊等学生轮流去当老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前不久,现代舞者金星也邀请戴晓莲的学生为她新创作的现代舞配乐,古典与现代在台上对答照应,取得了奇妙的效果。

  戴晓莲对古琴的明天还是充满了希望:“古琴很古,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它经过历朝历代的磨难与颠簸而没有消亡,一定是有道理的,有顽强生命力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中,我相信它会争取到更大的空间,担当更大的使命。另一方面,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需要回归内心,无论静思、沉吟,还是养性、修身,古琴都是最好的对象与形式。我们要让古琴焕发出新的生命,与当代人的内心世界沟通,与世界音乐爱好者沟通,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美丽信使。”

  的确,很古老的古琴应该在舞台上焕发青春,也应该在舞台上寻找高山流水的知音。“非遗”毕竟不是锁进保险箱里的易碎品,使用或享受的人越多,它的寿命就越长,它的价值就越显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