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丛林中走出的泰国红衫军 | |
http://www.CRNTT.com 2010-04-27 09:38:10 |
二: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组成体制内公民社会 受北部农民运动的影响,泰国政府从1975年开始“拨款计划”,第一次在农村将“农村建设计划”纳入财政拨款,主要在中南部乡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76年法政大学屠杀之后的泰国军政府,当看到泰共和泰国人民解放军的壮大,也尝试向温和的社会运动开放空间,允许甚至鼓励1970年代初期建立的公民社会组织更多地参与扶贫和社会公益事业。泰国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纷纷加入其中,并新建了大批的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境保护组织。整个1980年代的泰国,一个温和的公民社会雏形在威权政体之内蓬勃发展。 左翼知识分子与底层合流造就红衫军 泰共衰落,左派知识分子走出丛林 冷战形势再一次的剧烈变化,造成泰共无可避免的衰落和失败。1980年代初期,泰共获得的外援支持减弱,越南、老挝政府驱离泰共在老挝境内的营地,丛林中的知识分子们被迫走出丛林,放弃共产主义,回归泰国主流社会。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选择加入如火如荼的非政府组织,继续从事社运工作。二、三十年后,他们当中的理想主义者成为今天泰国社会运动的主力,也开创了泰国政治的新版图。只是他们继续被社会分裂,分别介入反对他信和支持他信的两派斗争力量。 乡村NGO促进了底层的民主启蒙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已经广泛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农村地区的自我组织以及与地方议员的联系都空前紧密。以“泰国农村发展全国协调委员会”为 例,其下已有两百家NGO会员。关注环保、扶贫、医疗和妇女的各类组织在泰国乡村不懈耕耘,虽然半数NGO都与环保有关,环保却是个更容易进入、更易被接受的领域,连不少泰国乡间的佛教僧侣也参与其中,改变了许多农村民众的参与意识,十几年来已经悄然改变了乡村的政治生态。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