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艋舺”载起台湾电影复兴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09:24:03  


 
  于是台湾本土电影开始在电影艺术的小圈子里打着转转。没有观众便没有票房、没有票房便越来越缺乏资金;没有资金,在微薄成本的桎梏下,电影也只好越拍越艺术了,因为做商业片是要烧钱的。

  我的一个台湾朋友当年在台湾学电影专业出身,但从毕业那一天起便从未涉足过电影业,如今正混迹于北京的游戏行业优哉游哉。用他的话说就是:爱电影不一定要做电影嘛!我毕业那会儿在台湾做电影会饿死人的。

  台湾电影业的窘迫在2002年台湾加入WTO后变得尤其严重,电影业竟作为台湾最早全面开放的门户,最先被推出去“牺牲”掉了。台湾政府对这个当时年产值只有1亿多的电影行业,像后妈对待个不争气的孩子,选择了干脆放弃的态度。

  可怜的台湾电影在传统的手工业作坊模式下本就推进乏力,在人家美国和香港工业流水线产品的打击下,彻底沉沦了。即便有政府“国片制作辅导金”的扶植,仍无力回天。

  根据票房统计数据显示,台湾本土电影票房份额曾经连续很多年在总票房的一个百分点左右晃荡,凄凉得让人都不忍心提及。

商业之艋

  最近一个月来,再说起台湾电影,很有可能会立刻激起很多80后、90后小姑娘的尖叫声。《艋舺》动用的演员都是时下台湾最新鲜的“炸子鸡”——当红偶像剧一哥阮经天、新晋金钟奖小生赵又廷、中英混血美男凤小岳。这一张张青春逼人的偶像脸迷倒了一大票年轻观众。

  而对于相对年长一些的本土市场观众来说,因为故事演绎的是上世纪80年代黑帮少年的残酷青春,片中的成长、友情、义气等元素均为他们年少时的集体记忆,于是他们很容易被其亲切的情境和情节打动,从而很买这部片子的账。

  面对《艋舺》的巨大成功,导演钮承泽和制片人李烈一句话道破天机:“台湾电影想迈向工业,要先有市场,要有市场,就要有专业。”

  《艋舺》以其“专业”的商业电影制片和营销策略,向全球发出了台湾电影商业转型的信号。

  如果说《海角七号》超高票房事件有其偶然性,但它起码告诉人们一件事,就是台湾观众没有跑掉再不肯回来,看本土电影的观众还是存在的。他们只是想看好看的电影,并不拘于是美语的还是华语的。甚至,如果真有争气的本土电影,干嘛不更挺呢?谁还没点民族自豪感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