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民众消费与储蓄行为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0-02-25 11:02:25  


中国人倾向储蓄,常有积谷防饥之心。
  中评社台北2月25日讯/“人的一生起伏不定,尤其是在现在多变的世界,大多数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着戒慎恐惧的心态,担心自己未来的生活,担心家人小孩未来的生活。因不确定性影响,必须提高更多的存款以备不实之需,至于要到多少的水准才算够,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但不管怎样,钱再多都是不够的,这也是民众感觉存款不足的原因。”《中央网路报》今天登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李俊纬的文章“台湾民众消费与储蓄行为分析”,文章内容如下:

            壹、前言

  吴敦义院长所提的“庶民经济”,由庶民的经济活动来看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总体经济环境不佳,许多上班族好几年没调薪,基本的生活开销已经捉襟见肘,两成的台湾民众完全没有存款,在亚洲第二高,仅次于香港的两成四;六成四的台湾民众虽有存款,但是存款不足而缺乏安全感,合计高达八成四的人感到不安,位居亚洲最高。

  台湾民众每个月的收入有三成七放在储蓄,这包括现金、投资、买保或年金;储蓄的主要目的是未雨绸缪、以及保障退休生活;四成七的台湾民众仍然担心失业。对于未来六个月的理财计划,三成三的台湾民众维持保守的投资方式,两成六每个月定期存款,同样也是两成六维持均衡而分散的投资组合;有三分之一的人,未来半年的理财计划不会有任何改变。

            贰、学术观点

  一、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假设个人的可支配所的不是拿来消费,就是拿来储蓄,当收入增加时,每个人拿来花费或拿来储蓄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一位月收入3万的上班族,每月加薪5仟时,会把所加的钱全部拿来消费;而一位月收百万的老板,每月多赚5仟时,不会有什么感觉,会把钱全部存起来,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的概念。

  再此可用边际储蓄倾向来看民众的存款,因民众的所得收入未增加,但物价却一直在涨,变相成为可支配所得的减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一个市井小民来说,虽然东西变贵了,可是该买的还是要买,这样就让该存的钱变少,怎么存都不够。

  二、恒常所得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佛里曼(Friedman)所提出的恒常所得理论,利用跨期消费模型,来说明理性消费者在追求一生满足极大之跨期决策中,会按照一个平均的预期所得,即消费者将其一生财富平均分配到每一期来进行平均消费,使各期消费量皆能维持一个稳定的均匀水准。

  民众没有存款可能原因为“过度的消费”,无法用恒常所得假说来解释民众的消费行为,情形如下:

  1.当消费者不是理性的:对目标并非追求一生效用极大的消费者而言,即无规划可言,他将随心所欲来进行消费,此时其消费型态,不再具有消费平滑(consumptionsmoothing)之特性。

  2.消费者为短视近利者:当消费者只看眼前,不想未来,则其消费水准将决定于当期所得水准,此时恒常所得假说不成立。

  3.消费者面对借贷限制或金融限制:由于消费者受到借贷限制,以致于无法进行跨期决策,迫使消费者只能按当期所得来进行消费,而无法透过跨期的借贷移转来寻求均匀的消费。

  4.未来所得的不确定性,造成消费者无法具体评估其恒常所得水准,从而亦无法决定其均匀的消费水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