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08-11-27 07:49:59  


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
  中评社北京11月27日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署名赵青海的评论文章,分析30年来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变化。文章内容如下: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在30年间改变了自己,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外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同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因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推动中国同主要大国关系的改善步伐。

  在国际政治中,大国是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处理和协调好大国关系对营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非常重要。建国初期,为反抗美国的敌视、孤立和封锁,中国曾同苏联结盟。后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企图迫使中国服从其战略需要和接受其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要求,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被削弱,苏联乘机大肆扩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中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实行“一条线”战略,谋求团结美欧日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为给即将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一个更稳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在外交上作出两个决断:一是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二是实现中美建交。当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中日之间存在着关于钓鱼岛的领土争端,中美之间存在着对台军售问题。出于现实和长远的考虑,特别是为了保证党的政治路线顺利转变,邓小平决心不让这两个问题成为阻碍。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公布了建交公报,宣布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党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中美建交后,中国一度加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不过,从1982年就放弃了这一战略,致力于建立更为均衡的对外关系。在力争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同时,逐步使中苏关系朝正常化方向前进。经过长达7年的磋商谈判,中苏终于在1989年5月实现关系正常化。  

  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尽管说,“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但对外开放的最初主要任务,是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解决外汇不足等矛盾。而美欧日等西方大国无疑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领域具有最大的优势。因此,伴随改革开放,不仅出于改善外部安全环境考虑,而且从国内经济建设实际出发,中国也需要搞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即使在实行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由于中国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经济互补性强,西方大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仍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来自俄罗斯、巴西等大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对中国的发展也日益重要。保持与传统及新兴大国的良好关系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而其自然也将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战略。

  二、改革开放带来外交理念变化,使中国更加务实地处理同主要大国的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