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中评智库:美台海政策的调整与影响 | |
http://www.CRNTT.com 2019-10-27 00:02:00 |
所谓针对性,是指针锋相对与中国大陆对着干,凡是大陆支持的,他就反对;凡是大陆反对的,他就支持。2016年5月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上台以后,顽固坚持“亲美抗中“的路线,大肆推行“台独”分裂主张,两岸关系对抗性明显增强。针对这种情况大陆对蔡英文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政治上中断两岸官方交流,军事上采取了绕岛巡航、军事演习等系列施压措施,外交和国际空间方面打掉台湾当局5个“邦交国”,停止台湾以“观察员”名义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要求44家国际民用航空公司对“台湾”作出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更名,经济和民间交往方面压缩大陆赴台旅游人数,等等。这些措施沉重打击了蔡英文当局的嚣张气焰,使蔡英文当局“维持现状”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引起了岛内民众对蔡英文当局的不满。对此美国一概不接受。美国认为,蔡英文虽没有承认“九二共识”(美国历来不关心两岸共识的内容),但也没有像陈水扁那样搞“台独”分裂活动,而是努力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美国进一步认为,是中国大陆在改变台海现状,胁迫台湾接受他们不情愿接受的政治条件,美国要求大陆无条件与台湾“民选”当局进行对话。对于大陆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国都强烈反对。美国台海政策的调整,很多就是以对抗大陆反制蔡英文当局措施为名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或者说,在大陆与蔡英文当局的斗争中,美国明确站在蔡英文当局一边。 所谓基础性、结构性特征,是指美国台海政策的调整,很多并非就事论事,而是“政治交往与军事合作同时提升、立法推进与个案推进齐头并进”,大有突破美国历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框架的趋势。 其实美国国内确有一部分人认为“一个中国政策”束缚手脚,已经过时。比如,2017年11月,“2049专案研究所”执行主任石明凯(Mark Stokes)就宣称,美国的两岸政策已过时,应进行某种重估,唯一实质性的就是“与台海两岸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一些亲台议员走得更极端,在国会听证中直接称台湾为“国家”。 对于美国台海政策的调整是否突破“一个中国政策”框架,美国人有不同的认知。比如特朗普政府现任助理国防部长薛瑞福就认为,美台高层互访、“美舰泊台”等做法符合《与台湾关系法》,不违背美国自己定义的“一个中国政策”。美国相当多的人都是这样理解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关键是对《与台湾关系法》的理解问题。中美建交以后,美国片面制定《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一直把“一法三公报”建立的政策框架称为“一个中国政策”框架。其实,如果认真读一下《与台湾关系法》,就会发现这个法性质非常恶劣。它不仅规定了对台湾提供安全保证,还有大量涉及所谓自由民主与人权以及在国家社会如何维护台湾权利等问题。从本质上说,该法是把台湾作为一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来看待,实质是继续坚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政策,这就否定了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础。比如该法规定的宗旨是“维持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之间的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同中美建交公报相比,“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的“非官方”一词被删除。所有这些,都为今天美国调整台海政策埋下了伏笔。 对于《与台湾关系法》的性质危害,当时中国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也不是没有进行斗争,相反,我们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领导这场斗争的邓小平甚至在内部指示,要认真做好中美关系倒退的准备。在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下,美国政府以照会形式正式回复:“美国政府将遵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达成的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各项谅解,国会最后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并不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符合政府的意愿,但它为总统提供了充分的酌情处理的权力,使总统得以完全按照符合正常化的方式来执行这项法律。”美方的这个解释当然是一种狡辩。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