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柯文哲现象的意涵与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8-11-10 00:21:44  


 
  就柯式道路的影响来看,一是从柯文哲自身,他以一个市长的位阶趟出了一条“墨绿”理念的人士与大陆相向而行的两岸民间交流与合作的务实可行之路,建立起“红绿”地方政府层级的交流渠道,不仅提高了他自身在岛内的政治地位,累积了政治资本,也为未来政途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性。二是从社会影响上看,柯在两岸交流的施政中,打破旧的标签式政治文化,敢说真话,不怕“抹红”,正是其处理两岸交流问题时展现出的政治魅力所在。与此同时,柯式道路将“两岸一家亲”善意导向绵绵传递出来,逐渐扩散并影响人心。2018年2月28日“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民调显示,就柯文哲“两岸一家亲”言论,有10.6%非常赞同,40.1%还算赞同,换言之,在台北市有过半数的人基本上赞同柯文哲“两岸一家亲”的论调,且获得跨年龄层的多数支持。尤其在35岁到60岁之间的选民支持度高。在民进党认同者中,“两岸一家亲”有31%的人可以接受,与不赞同的33%持平。而在柯文哲的支持者中,以年轻人、高学历者为最多⑩,这与大陆惠台31条出台后,岛内年轻人对惠台31条过半数有感的民调结果相互映衬。

  正因此,柯文哲霸气表示,他是“整个台湾社会最大公约数”。显然,柯文哲能成为一面“白色力量”的旗帜,正是他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民意脉动的结果。

  四、“柯文哲现象”未来走向

  从上述岛内社情民意走向上,不难发现,支撑“柯文哲现象”的,一是民众在某个阶段对政治人物某些方面特质的集中要求,二是对岛内蓝绿两大党认同度低落的政治环境,三是民众需要真正能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且为民众带来实在利益的领军人物。这三大因素显然也是“柯文哲现象”能否持续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未来“柯文哲现象”仍有继续维持的外在环境因素,但柯文哲的主观能动性对“柯文哲现象”的未来走向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柯文哲现象”仍有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外在环境因素。

  一是岛内蓝绿两大党认同度低落的政治环境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民众的政党认同是经过对政党的长期体验、认知屡被强化而最终形成的,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形成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和好恶取舍。加之当下岛内的蓝绿政党现实状态,蓝绿两大党认同度低落的政治环境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这将导致三大后果,其一,蓝绿两大党的基本盘只能萎缩至“理念支持者”群体,难再扩大。非政党认同者将维持高比例状态。其二,选举思维的改变,即“选人不选党”,民众依政绩、政策、领袖魅力而投票。实际上,岛内选举思维发生改变早在首次政党轮替后就开始了。2001年以后,表态“选人不选党”的民众占4成多已是常态。2018年4月,“新台湾国策智库”民调显示,台北市民中,50.6%的民众支持“第三势力”候选人参选2020年“大选”⑪。这意味着柯文哲“非蓝非绿”、摆脱意识形态束缚的“白色”标签,仍有其吸引力。其三,未来参选人选举模式也许会改变。柯文哲此次二战台北市长,不得不采行无政党奥援、依靠个人竞选团队和选举经费的筹集渠道、辅以新媒体作用为特征的选举模式。柯文哲一旦通过这一选举模式成功连任,则这一新选举模式或将对岛内政党的影响力及政党政治进一步产生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