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中评智库:蔡英文“去中华化”政策不可低估 | |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0:11:33 |
可预见,未来蔡英文可能充分利用岛内人口结构渐变的机会(中华文化观念深厚的老一代人逐步凋零),通过鼓励东南亚移民“换血”、本土文化教育“再造血”等多种手段,逐步弱化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一方面,落实“文化台独”政策,如通过提升台语(闽南语)地位、灌输多元文化价值观等各种手段,切断台湾青年群体与大陆的文化脐带,改变台湾老一代人与大陆密切相连的文化习惯,使其更多认同“台湾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动摇中华文化在台湾社会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新南向政策”,努力发展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经济社会关系。充分利用岛内几十万“东盟-台湾族群”(东南亚裔新娘、本地人与东南亚裔后代)以及东南亚几百万华裔群体,通过吸引、鼓励与中华文化关联度很弱的东南亚移民进入台湾,逐步将台湾由大中华文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造为一个北连日本、南接东盟的海洋文明“岛国”,实现与中华文化的分离。对此,我们必须应予以高度关注。 蔡“去中华化”文化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蔡当局“文化台独”政策流毒深远,如将进一步影响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政治认同、为“台独”型政党涵养更大票仓,有助于民进党长期执政,等等。在笔者看来,蔡当局以“去中华化”为目标的升级版“文化台独”政策的主要危害在于:通过弱化台湾民众的“文化中国”认同,固化岛内“政治中国”认同的分离态势,使其向不可逆转方向发展。如果这种趋势无法得到扭转,未来两岸将为整合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 (一)“文化中国”认同与“政治中国”认同高度相关,应将维护“文化中国”认同提升至战略高度 “中国认同”则有其自身特殊性。从政治层面而言,“国家”一般指“民族国家”,基本构成为三要素:领土、人民和政权,是一个明确的政治地理概念。而对于传统中国而言,“中国”更多是一个文明的概念,并非一个具有明确疆界的政治地理概念。传统意义上“中国”并没有主权国家的束缚,历代王朝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空间边界都不完全相同,但其对所谓“正统”、“正朔”传承具有强烈使命感。因此可以将“中国”视为一个相当稳定的“文化共同体”。相关研究还发现,佩里·安德森将“民族国家”定位为“想像共同体”、认为“民族国家认同”是现代化过程产物,并不符合华人社会的实际状况。“中国认同”概念并非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的发明”,而是“文化共同体”所具备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它容易被地方认同所钝化,但只要保留自发性秩序,一旦受到强烈外界刺激,便能被重新启动。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