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偏重中长期的政策思路不能因增长失速而变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08:26:28  


  中评社北京5月27日讯/内需疲软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反覆,汇丰中国5月制造业PMI初值再度滑落至荣枯线下方,降至49.6,创下7个月来最低水平。其中,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51.0,上月为51.1,也创3个月来最低;新订单指数亦再度跌至50下方,从上月的51.2滑落到49.5,为去年9月以来最低水准。

  制造业复苏势头低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趋势的忧虑。沪综指昨天下跌0.6%。对中国经济高度敏感的澳元应声跌至0.9626兑1美元的11个月新低。伦铜价格大跌逾2%,上海及东京期胶挫跌3%。

  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人周子勋文章认为,制造业萎靡不振,至少折射出两大问题:

  其一,经济回暖无力加大制造业的去库存压力。最近有消息称,包括钢铁、机械、汽车等在内的主要制造产业库存迅速增加,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产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去库存压力。就钢铁来说,钢企生产积极性不减,4月全国粗钢产量6565万吨,日均219万吨,环比增2.3%,钢材市场供应压力继续增加。这种情况也反映在汽车、机械等主要制造业行业。因为此前汽车、机械等主要制造行业凭借较好的需求预期而开足马力生产,多数行业已处于高库存阶段。由于需求疲软,钢企,汽车、机械等主要制造业进入去库存阶段,价格将继续维持易跌难涨格局。

  其二,进一步印证了当前中国正面临最难的就业季。中小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民营企业是中国吸纳劳动力最重要的渠道。有关统计显示,国企吸纳的就业人数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2%,而民营经济却解决了全国75%甚至80%以上人员的就业。但现在无论是舆论、法律还是信贷政策都不足以支持民营企业家创业和扩大生产规模,税负过重、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等问题都使民营企业发展困难,难以吸纳更多就业。难怪中央决策层近日连续强调“保就业”。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