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为何质疑官方基尼系数?

http://www.CRNTT.com   2013-01-21 11:48:29  


各国家和地区基尼系数比较(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03
部分民众对基尼系数的错误认识,进一步扩大了疑虑

  错以为基尼系数越低越好

  基尼系数极高不好,但极低也不是好事儿。因为贫富分化本就不一定是坏事。诸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人,确实比大多数人都富裕的多。但假如不让他们富裕,我们每个人就都会变得更穷。一味的追求平均,毫无疑问会打击社会的进步力量。

  引用茅于轼的一句话:“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更何况,降低基尼系数和让最有创造力的人变富也不一定矛盾,阿根廷就是个很好的榜样。在过去十年中,阿根廷的基尼系数大幅下降,但同期国内最富的1%的人群的收入份额也一直在稳步增长。 

  错认为市场经济加剧了分配不公的程度

  表面上看,中国的基尼系数在近几年飞快上涨。从1978年改革开始的0.30上升到1988年0.38再到2012年的0.47。但实际上,低基尼系数并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改革前的情况。根据清华大学教授秦辉的研究,改革前干部之间,工人之间,甚至干部和工人之间的差距的确不是很大,其基尼系数仅为0.1到0.2。但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1978年城乡的基尼系数就高达0.331。在这个新中国的所谓的“最平等时期”,这个差距比当时任何欧美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大。而且,这些还都发生在物质极端匮乏的前提下。

  市场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基尼系数,但充分自由的市场也有能力通过资源的最优调配降低这种差距。以美国为例,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数据,美国的黑人和白人之间、男女之间的基尼系数在过去三十年中都成缩小的趋势。即便在同期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别有所扩大,但他们之间消费差别总是小于收入差别,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储蓄和借贷等方式来减少自己生活水准的波动。

  另一方面,非市场因素的介入也会引发不均。根据香港独立经济研究公司的研究,尽管中国的国企只生产整个国家产出的33%,它们却接收超过75%的国家资本。国有企业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收到了超过95%的经济刺激资金,2010年估计也有85%。而体现在工资和税负的部分,根据天则研究院的报告,2008年,国有企业员工的人均工资比非国企(加权平均)高17%;2007-2009年,992家国企所得税的平均税负为10%,而民企却达到24%。

  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放在今日,或应改成“不患寡而患不公”。其实,中国的贫富分化,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是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的恶果。

  错认为降低基尼系数只能靠“劫富济贫”

  到底该如何缩减收入差距,到底是该劫富济贫,创造结果公平?还是应该创造机会公平,使得人人都有机会靠实力致富。

  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就认为:劫富济贫政策,并不能有效抑制社会的丑恶行为。假如政府的行业垄断、不当干预和官商勾结等行为,是造成“贫富不当分化”的原因,那么不从根源上进行治理,而只是在收入上实施一刀切的劫富济贫政策,非但不能让腐败的官商就此从良,反倒会令他们变本加厉。而如果政府是劫富济贫的主导,它的“劫富”所得,有多少能真用于“济贫”也是需要严格监督的。

  相对风险多多的“劫富济贫”,创造机会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对降低贫富差距的效果却是实打实的。巴西和墨西哥都是成功的例子。近20年来,两国基尼系数都在政府大力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状况后逐渐下降。而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方法在中国同样适用,根据他们的计算,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大致在13%左右。而如果将中国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到世界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能从0.61(此处采用西南财经大学测算的基尼系数)降到 0.44,而如果提高到美国的水平,中国的基尼系数更是会降至 0.42。

结语

  且不管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低估了多少,就目前公布的数据,也已经是一个让民众难以忍受的状况。创造让每一个人充分提高收入的机会,实行让全社会都能满意的"二次分配",政府责无旁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