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沈彬:中石油“敏感词”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8-23 10:07:39  


  中评社北京8月23日讯/近来网上流传着一份《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闻报道和公文稿件慎用词语表》,其中有上百个词语成为“慎用”或者“不用”的敏感词。目前中石油官方已经确认这份词汇表的真实性。

  这份词汇表引起了舆论的一致批评,特别是文件中明确表示这是出于“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有论者认为“慎用词汇表本身更该慎用”,连着将中石油官商不分、垄断独占的“原罪”一起来批判。

  但问题还有另一面。

  细看这份词汇表的内容,其一是将以前新闻报道中对领导的高规格表述,变得低调亲民,如不使用领导考察、视察的表达,应使用慰问、调研、检查等;不使用亲自、莅临、光临等词语,而使用出席、参加。 其二,一般新闻里甚至口语里很平常的表达也受到了限制,这更值得玩味。如关于领导职位不能使用卸任、换帅、更替、替换、空降、掌门人等词语,应使用担任、任命、接任、辞任、离任等;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能说“上市”,慎用走红、全线飘红、登陆、护盘、荣登股榜等词语,应使用增持、表现良好、超出预期;甚至描述公司表现再正常不过的表达—产能扩张、争夺市场、占领市场,也改用语意表达更加抽象、中立的增加、提高、扩大等。

  总之,这是一个让任何有文学青年倾向的作者,都非常头痛的规定,它把几乎能想到的稍微活泼、变通、感性一些的说法,都变得极其无趣。可明显看出,中石油官方试图避免任何令人联想、刺激公众情感、挑动舆论话题的说法。从舆论的实践上,一则普通的“石油股全线飘红”的财经新闻,必然引来舆论对垄断地位的大加挞伐。所以才有了这份几乎矫枉过正的词汇表。这当然可以说是垄断国企试图左右舆论,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这是垄断企业接受了草根舆论的话语权,以及他们的舆论标准,被迫降尊纡贵,回避可能对公众的冒犯。这甚至可以看作民众争夺话语权的某种胜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