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石油陕西输油管道泄漏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0-01-18 09:32:57  


1月4日,抢险人员使用凝油剂在渭河入黄处打捞泄漏的柴油。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讯/上月30日凌晨发生在陕西华县的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泄漏事件,尽管在赤水河和渭河上架设了32道拦油带,泄漏的柴油还是最终流入了黄河。此间《财经国家周刊》1月15日一期登载文章“中石油柴油泄漏事件调查:管道投产5小时即出事”,见证这起突发污染事件的始末。文章说,“不管是谁的责任,输油管线的安全,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位中石油人员称,中国的6万多公里油气管道,经常遭到附近农民的钻孔偷盗,动辄发生泄漏,引发污染;而建设工程四处开花,也经常破坏油气管。内容如下: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率领由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防总办公室、水利部、中石油等单位19人组成的国务院联合工作组,1月4日直扑河南省三门峡市。

  上月30日凌晨发生在陕西华县的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泄漏事件中,泄漏的一部分柴油正经由渭河流向黄河。

  6天之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与陕西省派出大批人马,在赤水河和渭河上架设了32道拦油带,以期堵住流往黄河的浮油。

  部分泄露的柴油还是越过渭河的“最后防线”——潼关吊桥,进入了河宽水急的黄河干流。

  三门峡大坝,则成为堵截浮油的新的“最后一道防线”。

  河南、山西开始紧张起来。已经没有退路——浮油若继续往下,将进入库容上百亿立方的小浪底水库,这是冬春之际河南、山东饮水灌溉的“最重要的一盆水”。

  幸运的是,此次泄漏的柴油总量约150吨,经过有效拦截,只有少部分柴油进入了黄河。有关部门和专家正在计算进入渭河和黄河的具体柴油数量。但是,严寒的天气给抢险设置了一道“低温屏障”。

  至1月7日截稿时,《财经国家周刊》前方报道小组仍然与一线抢险队伍一起,见证这起突发污染事件的始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