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中评智库:两岸民意冲突话语特征及弥合机制 | |
http://www.CRNTT.com 2019-07-16 00:10:02 |
实际上,商界名流、综艺人物的遭遇只不过是近年来两岸民意冲突的冰山一角,只不过他们的明星效应和职业特征将这种冲突予以凸显放大而已。通观台海之间的舆论场域,发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空间上的民众谩骂争吵俯拾皆是。多种迹象表明,伴随着台海之间民众接触的频率和范围的正向提升,双方的部分民意却有渐行渐远之势。然而,一度被誉为“最美的风景是人”这一“台湾印象”怎么会在大陆舆论中迅速坍塌,受益于大陆惠台政策诸多利好的台湾民众其愤怒怨恨源自何处,他们之间的感情裂缝是否具有调适乃至弥合的可能?进一步值得追问的是,双方网民藉助网络“大鸣大放”、彼此脑力激荡,这对当前的两岸观念僵局乃至对话搁浅是有所助益还是产生负面效应?对上述问题的思量和作答,构成了两岸分歧在政权对立之外的“第二战场”——民意冲突的认知图景和思维进路。 2、两岸民意冲突的概念界定 “冲突”一词从文字本源上讲,系指“个人和团体之间,争取相同利益而发生重迭或接触,或思想意见不同而采取对抗手段”②。作为政治实践的一部分,冲突主要反映在国家间及国内内部,“国家是行为体,其行为是被许多根植于团体、类属、角色和集体身份的利益所驱动的”。③它的构成要素则主要由冲突的参与各方、问题领域、话语态度及行动④。这其中,冲突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了行为主体和目标主体。问题领域通常指涉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主题。行动冲突就是行为国(地区)与目标国(地区)在不同问题领域的直接的付诸物理形式的冲突,比如战争、经济管控、外交政策的推行等。而话语冲突是指发生在文本内外及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中的争执与对抗⑤。 根据这种诠释,可以认为在台湾问题形成以来,两岸冲突主要围绕着政权和民众两个层次展开,彼此之间互为行为主、客体。冲突问题囊括了台海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诸多领域,冲突形式既可以反映为军事斗争、经济争夺、外交围堵等实质行动,也可以通过批评、抗议乃至争吵等话语实践予以实现。两岸民意冲突是两岸冲突的子类别,它主要发生在台湾和大陆的民众之间,话题以两岸政治议题为主,它反映了双方在国家归属、政权认同乃至统一路径上的认知分歧和观念差异,在表达形式上主要体现为反驳、讥讽乃至争吵等言谈攻击行为,属于典型的话语冲突类型。 基于此,可以将“两岸民意冲突”理解为在台海交往互动过程中,两岸民众在现实空间的对话、访谈和虚拟空间的发帖、评论中所发生的冲突,它体现为动态的互动过程和静态的文本呈现,是一种具有负面性、对抗性乃至挑衅性的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3、两岸民意冲突的基本内涵 与一般性的群体间冲突有所不同的是,两岸民意冲突具有鲜明的话语属性,它的问题实质是未统一国家状态下多元性政治话语系统所造成的意义之争。结合近年来的台海舆情,可以发现当前的两岸民意冲突现象呈现出如下特点: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