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历史辨析:悖论康有为

http://www.CRNTT.com   2012-12-23 09:43:43  


 
  政治方面有:尊孔教为国教,选才议政,许民上书,裁冗官,断发易服改元,开懋勤殿议制度,开制度局等,希望朝廷能破格录用维新变法人才,建立变法机构。经济方面有:劝励工艺,奖募创新,立商政,开农学堂、地质局,筑铁路,废漕运,裁厘金等,要求保护工商业,发展新式农业。军事方面有:停弓刀石武试,裁绿营,放旗兵,广设武备学堂,广购西方新式武器,大练海陆新军以强中国。文化教育方面有:废八股试帖楷法取士,办学校,译新书,以培养新人才。

  慈禧太后始终关注改革进程,对光绪帝未经其同意罢免礼部六堂官极为不满,两人关系陷于紧张。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第三次听政,杀害六君子,改革举措大多被废止。

  是谁断送了戊戌维新?这是史家们至今仍聚讼不已的问题。学者袁伟时说,政变是慈禧的断然措施,老佛爷自然难逃罪责。不过,百年来不断有人为她辩解。史家们认为,没有慈禧首肯,光绪皇帝根本不敢干这么大的一件事。包括《定国是诏》在内的不少“圣旨”,下达前都曾送慈禧审定。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曾12次专程赴颐和园朝拜慈禧,这些会见绝不仅是礼仪性的。越来越多人认为,把慈禧说成完全因反对维新而发动政变,最少是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看得过于简单了。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的领袖和主要策划者。除了坚决反对变革的顽固派訾之为大逆不道外,在支持或同情维新的人士中,指摘康氏把事情办坏了的也大有人在。对康氏的指摘集中在这么几点:

  不顾客观条件,不分主次,冀图短期内“全变”。百日维新期间发出,绝大部分成为各级官员奉而不行的具文;

  重符号,轻实质,重形式,轻内容,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轻率地侵犯传统的神圣符号,授人以柄。服式、发式、纪元都是无足轻重的形式,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却一贯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乃至包含某种神秘意义的象征。时至9月,维新事业已岌岌可危,康有为偏偏郑重其事上书,请求“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在康氏“以皇上之圣武行之,中国之强,可计日而待也”等取快一时的言词鼓动下,光绪皇帝在条件不成熟之时,匆忙裁减和严厉处理官员,四面树敌。

  热衷于军事政治投机,没有切实做好基础工作。最足以体现康氏军事活动性质的是他们对待军事将领的态度。在改革迟滞不前之际,康有为等人不是冷静地分析全局,而是把阻力完全归结为慈禧一人。于是,一个铤而走险的密谋付诸实施:勾结武将,兵围颐和园,捉拿慈禧。慈禧接到密报,发动政变,悲剧结束。

  戊戌变法失败了,康有为亦有诸多可指摘之处,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对甲午战争后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幅度极有限)和产业资本的成长,乃至对革命党人推翻清朝统治目标的最终实现,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19、20世纪之交的清帝国接连发生了四件大事:甲午战败、戊戌维新、义和团、新政。这是密切相关的四件事,直至最终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一条因果链。

  戊戌变法成耶?败耶?康有为成耶,败耶?梁启超对此有一个极精彩的答案,他在《南海先生传》一文中写道:

  凡物必有原动力,以起其端。由原动力生反动力,由反动力复生反动力,反反相动,动动不已,面新世界成焉。惟戊戌之原动力,其气魄雄厚,其潮势壮阔,故生反动力最速而最剧,仅百日间跌挫一无所存,而反动力之雄厚壮阔,亦与之相应,其高潮之点极于团匪之祸,神京蹂躏,朝列为空,今者反动之反动力又起矣。自今以往,中国革新之机,如转巨石于危崖,遏之不可遏,必达其目的地而后已。此事理所必至也,然则戊戌之役为败乎为成乎?君子曰:成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