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蔡元培后人拒绝迁墓北大

http://www.CRNTT.com   2011-12-05 14:45:58  


 
  上世纪90年代,西南联大外语系出身的翻译家巫宁坤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得知蔡先生的墓仍在香港的坟场,给北大写了一封信:“恳请母校早日迎蔡孑民先生之灵归葬于北大校园,供世世代代莘莘学子瞻仰。所需经费如有困难,可发动校友捐献,本人自当带头……”这一次北大校长办公室有回覆,罗孚在《关于蔡元培的坟》文中引用了回覆内容:“北大现在的校园为原燕京大学旧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北京大学由沙滩迁到这里。校园的主要部分已于1994年3月,由北京市政府列属文物保护区,该文物保护区必须保存现有格局,一切翻修和重建事宜,皆需遵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后,才得执行,学校方面无权动土。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区的校园,如学生宿舍、食堂、文体中心等,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罗孚《文苑缤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

  2003年1月,罗孚在《金庸小说,革命文学?文学革命?》一文中再提此事:“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的老校长。但他的骸骨却是葬在香港的,埋在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山坡上的千万坟墓当中。拥挤不堪的,使人有活人住在山边木屋区之感。我当年为此感到十分不妥,在香港和后来在北京,都在报上发表过文章,主张搬迁这坟墓回内地,回北京,回北大,这才能消除人们对这拥挤的不安。‘北京十年’后,我回到香港,又为此在报上呼吁了一次,但一次都得不到回应。”(同上,第374页。)“我自然人微言轻。在某些不学无术的大人先生眼中,蔡先生似乎也还不够重。”(同上,第133页)

  罗孚在蔡元培墓的问题上几度发声均未果,也有关于墓地的其他声音出现。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诗人邵燕祥在广东《同舟共进》杂志发表的《让孑民先生安息》一文说,蔡先生归骨北大之议不成,也不必遗憾,因为现在的北大只是曾经的燕京大学:“即使归葬未名湖畔,对蔡先生来说,那也只是‘燕园’;而蔡先生曾主校政的北大,他抗战流亡中至死魂牵梦萦的,应是在沙滩的红楼。昔之红楼,久已拨作他用,楼后校园,早就填满了简易楼房,而‘孑民堂’则属文化部机关所有:老北大旧址,倒更是‘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了。”不如让蔡先生在香港安息下去。

  罗孚拿到的北大回覆,是上世纪90年代的说法,现在北大对于蔡墓是什么态度?记者致电北大党委宣传部询问最近几年是否接到过关于蔡墓的相关提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先是问:“蔡元培墓在什么地方?”了解到墓地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在香港之后,该工作人员表示,蔡元培墓地放在哪里需要蔡元培后人来决定,蔡元培不管是什么身份,首先都是个人,决定权先是在其家人手中,其次才能有其他考虑。

  蔡元培墓回归北大的呼声一直没有被实现,反倒是蔡元培的故乡绍兴更加热心。绍兴媒体报道,绍兴市民认为,蔡元培先生的墓况让故乡人痛心,认为既然北大无意迁蔡墓至校园,绍兴应借机归迁坟墓,叶落归根,绍兴应该是蔡元培安息的最佳场所。绍兴迁蔡元培墓的想法其实早就有之,据绍兴网报道,“在1998年召开的市四届政协一次会议上,绍兴市政协委员、资深文史专家林文彪就撰写了《建议迁回蔡元培墓、修建铜像和广场》提案,引起了大会的关注,该提案被定为市四届政协的优秀提案,受到表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