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古丝绸之路经验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2-20 00:04:28  


 
  (二)胡人的主导性作用

  胡人是中国“古代中原汉民族对北方和西方异族的通称”。胡人的称谓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指代对象各有不同。秦汉时期的“胡”通常特指匈奴一族,“到了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的概念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胡人包括了匈奴系统和西域白种人两个层次” 。隋唐时期又逐渐缩小到粟特人。〔6〕本文所说的胡人表示通称意味,特别强调在古代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粟特人。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在对中国多年的实地考察后提出的概念,他在1882年的《中国》第二卷中进行了相应论述。海内外学者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多认同中国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地位。但在实际的商贸活动中,中原汉族并不是丝绸之路上的绝对主角,胡人则占据了多数。以至于国与国之间的商贸活动在当时被称为“兴胡”或“商胡”。〔7〕

  胡商中最为知名的群体是粟特人。粟特是一个中亚古国和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在今撒马尔罕附近。粟特土地肥沃,地处欧亚交通枢纽,使得其商业繁荣。早在张骞到访此地时就说此地人巧于商业。〔8〕粟特人在古代丝绸之路商贸中的统治地位在这个案例中可见一斑:敦煌藏经洞中有一组于阗语文书详细记载了一次进贡之旅,沿途的买卖双方加起来一共48人,其中粟特人有41人。〔9〕

  胡人的民族构成复杂。由于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多样,政权更迭频仍,必然需要熟悉各地情况的各民族人氏参与到商贸之中。在缺乏国际规制的古代,以经贸而非军事为目的的商队便必须与途经各国的当局交好,使得农耕民族、游牧民族都参与到了丝绸之路的商贸之中。粟特人虽然是商贸聚落中的主力,但他们在进行贸易时则仍然要组建多民族的商队。有学者分析认为仅在史君墓商队中就同时存在粟特人、嚈哒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兴替的民族会继承性地发展丝路上的贸易,“如匈奴、月氏、乌孙、粟特、鲜卑、嚈哒、突厥、回鹘等北方游牧民族,他们都曾先后参与了丝路贸易, 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10〕

  胡人除了在商贸中占据主导作用,还对中西间文化交流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常常有僧侣同行。商人需要僧侣在苦难的商路上提供精神慰藉,僧侣需要商人的物质支持。在此背景下祆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等宗教都从中获益广泛传播。〔11〕粟特人的语言文字也影响深远,回鹘文是由粟特字派生而来,其变型进一步成为蒙文字体和满文字体的基础。粟特字和回鹘字常被用于书写古突厥语。〔12〕盛唐时期古代丝绸之路繁荣达到鼎盛,大量胡人聚居于中国西北尤其是长安。以商贸兴盛的胡人多聚居于长安东、西市,此外也环绕祆祠呈辐射分布。其数量可占长安上百万人口中的2%。〔13〕聚居的胡人既使得长安胡风日盛,同时胡人也在不断汉化,且速度较之河西走廊、新疆等地的胡人汉化速度更快。〔14〕隋唐时期的胡人不仅在民间如鱼得水,还在中国出将入仕,进入了禁军和宫廷系统。〔15〕可见胡人沿丝绸之路对中国影响之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