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宏观经济正经历“结构之变”

http://www.CRNTT.com   2014-05-02 09:50:46  


 
  第三,打破金融资源垄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金融业必须整体布局,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转型与实体经济转型相匹配。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改革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大幅提高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水平,有效规避风险,真正让金融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要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为突破口,促进金融转型与实体经济转型相匹配,拓展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进一步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限制,培育中小或小微银行信贷体系,真正解决金融末梢循环不畅等问题;向非国有经济放开融资市场,满足经济转型的多元金融需求。

  第四,须以大力提高中国资本形成效率为中心,着手以下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转变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消除要素价格“多轨制”的现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释放市场投资主体活力。二是推进融资渠道市场化,为企业投资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通过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全社会融资效率。三是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使企业恢复到健康的资产负债率水平。通过市场化方式(留存利润、权益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转让等)补充企业资本金。四是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由于垄断经营的存在,民营资本很难进入或者充分进入。建议政府在充分借鉴和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负面清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负面清单制度,有效地保证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潜能。抑制地方政府竞争性投资,激发民间资本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最后,供给端发力解决“产能过剩”。促进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是一个中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待产能过剩不应“一压了之”,而要从应对新一轮国际冲击和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的角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长效机制,优化先进产能输出以及全球资源配置。可以通过发展“技术追赶型”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集聚地的反向技术外溢,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国内相关行业的结构升级。此外,积极推动“中国基建”走出去。当前,亚非拉美欧都面临新一轮基建投资大潮,对能源、通信、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量非常大。通过基建产业链上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包括高铁在内的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联动实现 “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同步升级。要将产能输出与中国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升级版等重大战略,在海外设立零部件和研发基地,通过价值链重构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并形成“新雁阵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