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妄谈孝道,是北大的堕落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11:03:34  


 
五岳散人:妄谈孝道,是北大的堕落

  2011年10月14日08:35南方网 五岳散人 知名网友

  早几年,北大自主招生的被推荐条件当中就有个否决要件,那就是不孝顺父母不能录取。这个规定当时就被人讥讽,倒不是大家不看重孝道,而是觉得这东西实在没法量化,而且在这个价值观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社会里,孝道到底应该如何定义也是问题。用一个无法量化甚至无法界定的标准来说事儿,倒是真体现了文科名校的本色。 

  原本以为北大多少学乖了一些,这些东西说说也就罢了,不至于真的形成明文。近日,北大公布新一年度的实名推荐遴选要求,明确将“不孝敬父母”列为“不得推荐”的第一条。也就是说,这种规定不但成了正式规则,居然还成为了首要条件。

  按说这种思维是其来有自的。想当年咱这里有皇帝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求忠臣于孝子之家。这话的意思是说,想要忠臣是吧?按照某人是不是孝顺的标准去寻找,准能找到。与之相应的就是“举孝廉”制度,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当官要靠推荐,推荐的首要条件就是“孝”。推荐、孝道联系在一起,看着是不是跟现在北大这事儿比较相似?只是那个时代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是在汉朝。

  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价值观?那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农业社会需要劳动力高度集中,必须用某种东西来增强社会凝聚力,而家庭、血缘关系则是最为方便的要素,强调孝道就是强调尊卑有序,孝道做得好自然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臣子,天地君亲师,皇帝排在“亲”之前,连父母都孝顺的人,不太可能不忠于道义地位高于父母的皇帝。甚至清政府入关之后也接受了这种文化,动辄在诏书上来一句“圣朝以孝治天下”什么的,似乎完全忘了宫廷之间骨肉相残才是常态。

  这种孝道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看看《孝经》或者“二十四孝图”什么的,就会发现当年的孝道多少是有些变态的东西,什么“卧冰求鲤”、“割股疗亲”之类。这就是现代生活与古代的不同,现代的孝道并不是那些传统孝道能提供思想资源的,只有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可供继承,其原本的社会、文化内涵早就荡然无存。在这个并未建立起新型孝道、价值观多元、孩子早早受到教育的时代,提出一个无法界定标准的东西并且放在第一位,只能说明该学校在社会思潮变化领域的抱残守缺式倒退。近年来,由于经济上的强势,追寻传统、寻找自己曾经阔过的做法并不鲜见,这种貌似追求社会道德、实际上只是为了强调曾有价值观应该复兴的举动,成为一种新的时髦。而在这种思潮当中,一家地位如此重要的学府不多做反思、重建标准,而只是简单地把原本的词汇拿出来应市,可见其堕落到何等程度,其思想性与前瞻性就如满街的黑丝袜一样,潮流水货罢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