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胡适“回家”与文化和解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17 12:11:52 |
现在,北大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学术重镇,终于承认胡适,这象征着北大终于准备诚实地承认自己是从哪儿走过来;更广泛地看,也象征着“民国学术”已逼近在大陆被全面承认,二十世纪前后两个时代的思想、学术、文化的和解过程大体接近完成。 当代中国思想、学术创造的出发点在哪儿?今人既无由体认古典,照抄西方又未免无聊,唯一的立足点就是二十世纪上半期形成的现代中国思想学术传统,已融汇中体西学的新学统。 提起胡适,人们必会联想到北京大学。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成就其思想、文化的伟业时,即任教于北大,后又长期任教于北大文学院。自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8年底,胡适又曾担任北大校长三年。在历任校长中,他的大名恐怕仅次于蔡元培先生。所以,离开北大,胡适的生命就缺失了一大半;而离开了胡适,北大的光彩也必减少一大截。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今日北大却几无踪影可寻。比如,偌大北大校园内,没有胡适先生的雕像。人们只能在北大图书馆南门入口右墙浮雕群像最后一排,看到两巴掌大的胡适身影。有人曾热心提议承担经费在北大为胡适塑像,但被学校当局婉拒。 这情形终于有所改变。借着北大中文系建系100周年之机,胡适已登上北大的大雅之堂。北大中文系以胡适冠名,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据5月13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报道,5月中旬,哈佛大学汉学教授宇文所安将作为“胡适人文讲座”的首位受邀学者,赴北大开讲。北大中文系高级讲座的第一个受邀学者却是外国人,虽有点奇怪,但北大的光荣——胡适先生——毕竟可以从正门回北大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