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刘兆佳:香港政策研究需要强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5-09 00:15:32  


 
           政党智库局限性较大

  刘乃强:政党的研究部,都不断出研究报告,其实在某种形式上来说,都是智库。

  刘兆佳: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政党智库的资源基本上都给了议员,给他们所属党的政治人物,间中发表意见,争取社会认同。到目前为止,影响不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政党目前在香港不能执政,不是在朝,政党的意见就不容易受到重视。
 
  他们要通过一些渠道,来宣扬他们政党的观点。一是通过政党去推动,一是通过媒体。如果不是与政府有密切关系,提出的政策建议所能产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在政党规模小,而工商界还没有意欲参与民主政治的情况下,大学不行,民间智库又不行。民间智库在规模小、资源少、人才缺的情况下,难以得到舆论、媒体的关注,难以得到政府的认同与重视,这是没办法搞下去的。

           民间智库的发展前景看好

  刘乃强:那么民间智库是否没有前途?

  刘兆佳:我看民间智库的处境会逐步好转。为什么呢?第一,政府施政只会越来越重视政策研究,这里就是缺人。第二,政府资助政策研究的钱和渠道,现在增加了。第三,问责官员要面对日趋复杂的政治形势,都希望通过智库得到好的建议。

  随着香港的政治发展进一步前行,我相信,保守势力特别是工商界,参与政治的需要会增加。如果全面普选特首,竞选只会更加激烈和复杂,而政府也不想受到议员的左右,政党和立法会的左右,也都要主动出击。

           智库有很多渠道获得研究资源

  刘乃强:智库要想又有钱又有人,只能是大商家拿出来。但是到时就有必要保守一点,对那些比较激进的智库,它们如何发展?

  刘兆佳:外国智库的人才,不少也都是保守的。但其他智库也有很多渠道获得研究的资源,起码不少大学学者愿意协助那些宣扬改革的智库。

  外国智库的经费分三样。公共智库首先主要是政府拨款,但是很可能被政府控制。第二种,主要来源是关注公众利益的基金,比如关注环保、民生、公众利益。第三种,最多的是商人和有关团体,希望藉此引领民意,制造舆论。香港不是单元社会,始终都有其他人或者组织,如果集中资源,都可以搞出有相当力量的关注团体,自由呀、公益呀、环保等。它们的智库也会得到更多资金和人才。

  大学教授有可能搞一些与香港社会有关联的实务课程。学者或者大学会有意搞智库,汇集人才,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成年的学生,读有关课程、学位。它们不是靠政府拨款,目标是吸引更多的学者和学生,以及争取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其中很多人可能对政府有影响力,有人对市民有影响力。

  问责制和普选的发展,随着整个形势的慢慢变化,也都可能要求做出更加有力的政策研究,培养研究人员。

          刘兆佳小档案:

  生于香港,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1975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擢升为教授,1990年晋身讲座教授。1994年——2002年则兼任社会学系主任。2002年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2003年起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已出版的著作有《人民公社与农村发展》(1981)(与李沛良合编)、Society and Politics in Hong Kong(1982)、The Ethos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1988)(与关信基合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