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谁是货币宽松的受害者

http://www.CRNTT.com   2016-05-09 07:40:44  


  中评社北京5月9日电/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是日本央行没有扩大货币宽松的尺度,货币量化刺激经济的手段不变。这大大出乎金融市场的预料,随后几天日经指数大跌,算是金融交易员用脚投票,“报复”日本货币当局的不理智行为。而国内外言论也是一边倒,纷纷预测日本央行会“弥补”政策“失误”,在下一次时间窗口打开的时候,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文章称,这种金融市场试图“绑架”货币当局的言论压力,正是当前全球化经济的症结所在。西方短期执政的民选执政者,为了赢得选票,不顾一切地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求在四至五年的执政期间有一个让民众满意的经济答卷,最终牺牲的却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的经济福利,所谓“为了这代人,毁了下代人”!

  而金融市场和财经媒体无意间做了短视政府的帮凶。虽然资深的交易员和财经记者都知道,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只能是兴奋剂甚至是毒药,但是为了迎合读者和投资者的贪婪,又有谁真的关心未来一代人的福利呢?当然,金融市场也未必是宽松货币的受益者,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中国去年的股市动荡,哪一个不是货币宽松——金融杠杆做的孽?

  文章分析,回到日本经济,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如果只是货币宽松加本币贬值,无疑注定是要失败的。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国内媒体在试图解读安倍经济学的时候,都把目光聚焦在日本央行无节制的放松货币,以及日本高达GDP250%的中央政府负债。广场协议以后的日本结构性负债大挪移,本来是想给企业减负以激发创新活力,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却让这种努力功亏一篑。

  因此,货币宽松的最大受害者,就是一国经济的创新能力。日本三菱、松下等巨型企业的官僚化就是例证。除了日本,这一逻辑在中国也能找到蛛丝马迹——每当央行通过降低融资门槛、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投资的时候,低成本资金首先涌入的是诸如房地产、采掘业、能源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理性的投资者都会试图通过放大杠杆博取稳定回报,自然远离了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领域。换言之,企业创新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必然导致创新资本的相对价格提高,企业变大了但没有变得更强。

  其次,货币宽松也是加剧社会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是社会长期不稳定的根源。这个逻辑似乎与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直升机撒钱”理论背道而驰,其原因就在于全球化的新背景。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的前提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消费,最终拉动就业回归潜在就业。但是,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今天,虚拟经济已经独立引领财富概念,宽松货币对于资产价格的扭曲,让实体经济措手不及。

  例如,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早就脱离了所谓“租售比”逻辑,就在于这些房地产早就不是经济现象,而是货币现象,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这种扭曲房价的幕后推手。高房价让辛苦奋斗的年轻白领望尘莫及,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而股市的剧烈动荡的不也是如此吗?

  文章指出,货币过于宽松的最大受害者,恰恰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也就是没有金融杠杆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和消费者。货币宽松政策,让普通人的财富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那些金融资源的占有者。而融资成本的降低让政府肆意借债,短期确实能解决部分养老和失业的福利问题,但长期看却是在破坏一国信用,让未来一代去还债。

  对于中国而言,稳定的政治环境应该能让执政者更多地着眼长远,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恰恰是最好的例证。理论上讲,货币宽松无外乎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牺牲福利公平但短期提高就业水平;供给侧改革则是短期内通过牺牲部分就业和资产价格,换取经济长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实践中,注册制改革、打破债券刚性兑付、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地方政府PPP升级,都需要这种“破坏式重建”的气魄。过去两周债券市场的动荡如果能够被克服,A股市场的凤凰涅盘也应该被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