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经访谈 】 【打 印
央行“天天见”乃货币政策完善之举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8:06:09  


  中评社北京2月24日电/央行18日宣布,从即日起,原则上每个工作日都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显然,相比过去仅仅在每周二周四进行操作的惯例来说,“天天见”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会更加频繁。

  经济参考报发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文章分析,从短期来看,央行此举将有利于在资本大幅流出的状况下稳定国内金融市常而从长期来看,这一看似技术性的变化也是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必要之举。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引发国内资本大幅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抽紧了国内资金面,不利于国内稳增长的大局。因此,为了维持国内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投放流动性的能力,央行有必要向金融市场注入基歹币,弥补外流资本留下的缺口。

  但正如央行在本月刚刚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如果国内进行降准这样有较强宽松意味的政策,可能加大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所以,在稳汇率目标制约国内降准空间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更加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投放基歹币。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此番公开市场操作的技术性调整有利于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

  从中期来看,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存准率的下调。根据当前外汇市场形势,估计中国资本流出状况还会延续下去。这意味着央行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趋势性地向金融市场补充基歹币。这如果仅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短期资金来进行,那么操作规模将因为短期资金持续到期而快速放大,既增大操作难度,也不容易稳定市场预期。因此,中期内降准的必要性仍然很高。就算降准确实会给汇率带来压力,也完全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上的政策调控来加以对冲。毕竟,稳汇率的关键还是在于扭转各方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而如果迟迟不降准威胁到了稳增长目标的实现,那就算只考虑汇率目标的小账,也得不偿失。

  文章认为,如果仅仅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评价公开市场“天天见”,就低估了这一变化的意义。从长期来看,这一技术性调整对完善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说十分必要。

  发达国家成熟货币政策调控是以公开市场操作控制短端利率为核心的。央行的态度体现在短端利率上后,再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到不同期限、不同类别的利率上去,进而影响经济运行。与中国传统数量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相比,这样的价格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在利率市朝、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也更加有效。

  但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价格调控,央行对短端利率必须要有很高掌控力。这是因为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短端利率构成冲击。如果央行不能有效对冲这些冲击,短端利率就会随之上蹿下跳,将央行货币政策意图淹没在噪音之中。因此,通过逐日公开市场操作来加大对短端利率的掌控力,是中国货币政策机制改革的必要之举。

  当然,公开市场操作“天天见”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善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在构建完善的以价格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框架之前,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如果金融机构缺乏给风险有效定价的能力,那么金融体系内部的利率传导就会阻塞和扭曲,短端利率所承载的央行政策意图就难以传递到各个金融机构的行为上去。而如果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主体因为种种原因而缺乏利率敏感性,那也会釜底抽薪地降低利率调控的有效性。所以,每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只是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必要条件。但不管怎么说,其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肯定。